武漢重啟后,中央花園社區居民逐漸復工復產。圖為張淑靜(右二)督促小區物業嚴格守好門崗核查工作,居民憑通行證進出小區。
本報記者 張雨點
“感謝你們為我送來食物、藥品,還有老伴需要的煙酒,讓我實實在在地得到了很多幫助和溫暖,我們這樣的老人才不會感受到孤獨。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再次感謝你們。”社區里,一位穿著藍色工作服、頭戴紅色鴨舌帽的工作人員正看著手機里剛收到的短信,感動之情溢于言表。
在她眼里,社區居民的每一次感謝,都是她始終如一堅守崗位的理由。她就是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中央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張淑靜,發信人則是居住在社區蘇豪C棟的高琦老人。
在武漢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堅守的90天里,張淑靜帶領中央花園社區黨員干部,聯防聯控,群防群治,3月13日,社區在武漢市爭創無疫情社區活動中,獲得“無疫情社區”稱號。說起防疫工作心得,張淑靜有一套自己的“防疫攻略”。
社區疫情防控,值守責任必須分明
“物業正在消殺中,請各位業主做好防護”,清晰的小喇叭聲叫醒中央花園的每一個早晨。中央花園社區有44棟樓房,居民1979戶5100余人,分有五個網格。除了日常的消殺,每天清晨,張淑靜都會召集大家了解社區居民提出的需求,并時刻提醒網格員必須對包保居民給予幫助。社區的居民也習慣了每天通過微信小程序、微信群、QQ群,向網格員提出自己的居家需求。
“及時掌握居民的體溫是每天的必選動作,我們的網格員更多的是幫助居民解決居家的實際困難。雖說武漢現已‘解封’,但我們的防控工作依舊沒有松懈。”張淑靜說,目前我們的值守規則有了明顯的變化,大家憑借“綠碼”按照規定可以限時、限次有序進出,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返漢人員,并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在做好體溫篩查同時,對他們更加熱情,讓他們感受到回家的溫暖。
穩住防控成效,物資保障得跟上
保證社區居民的日常物資需求,減少居民外出,是穩定小區防疫成效的重要環節。疫情防控期間,張淑靜帶領社區黨員、下沉干部、志愿者們先后組織團購47次,購回儲備凍肉1萬多斤,平價活魚1400多條,10元菜和愛心菜6000余份,有力保障了封閉期間的居民基本生活。同時,為減少居民相互接觸帶來的感染風險,張淑靜提議在小區廣場上建一個“臨時愛心超市”,讓居民們在網格員的安排下有序領取。
每次看著成箱的雞蛋、成袋的蝦鄉大米、醉江月包子、韭菜盒子、醬板鴨,新鮮的紅薯、莧菜、黃瓜等團購物資從各個地方運送過來,看到慢慢學會在群里團購的老人們,不出小區就可以買到自己滿意的生活物資,看到家家戶戶不出小區也能安心生活,張淑靜總是激動不已,她深知,保證了居民的“糧食”,才算是穩住了居民的心,離抗“疫”勝利就不遠了。
豐富文化生活,激發抗“疫”正能量
自武漢小區封閉至今,長時間的居家讓很多人出現了恐慌焦慮的負面情緒,張淑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出點子、想辦法,通過舉辦各類線上活動的方式,豐富居民們的居家生活,激發他們的抗“疫”正能量。
從3月開始,社區里便開始開展“社區戰‘疫’居家感悟作品征集”和“社區戰‘疫’居家廚藝空中大比拼”作品征集活動,居民們紛紛踴躍參加,曬出自己的宅家感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美食作品也是品種多樣、風格各異……有激勵才有動力,張淑靜聯合社區群防群控抗“疫”領導小組討論研究決定,凡踴躍投稿參與作品征集的,一律贈送防疫紀念品(口罩、手套和酒精)作為獎勵;對美食作品,組委會則依據各網格居民在社區微信平臺上的點贊率評選,并給予相應獎勵。
“以前,我們用‘槍桿子和筆桿子’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今天,我們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同樣撐起了咱們社區抗‘疫’斗爭的‘半壁江山’。”張淑靜說。
清晨,社區里又忙碌了起來,一位沒留下姓名的居民將一袋水果掛在了張淑靜工作室的大門上,水果袋上貼著一張紙條,寫著“張書記收”。張淑靜立刻拍照發到朋友圈里:雖然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內心充滿感激,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是鼓勵,是期待,我們一定不負厚望,守好我們的家園,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