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 周恒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近20萬名社區工作者團結一心,不分晝夜奮戰抗“疫”一線,在2萬多個城鄉社區從事疫情監測、出入管理、宣傳教育、環境整治、困難幫扶等工作,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保障群眾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全省廣大社區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4月8日重要回信指示要求,發揮連續作戰作風,繼續振奮精神、激揚斗志、克難奮進,推進城鄉社區防控工作常態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及時轉入常態化防控工作狀態。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疫情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堅持不懈地打好持久戰,始終把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在精細落實防控各項措施的同時,加強“平戰結合”體制機制研究,理順社區治理和公共事件應對的運行機制,既做好眼前日常防控,又立足長遠打持久戰,完善應急處置和常態化防控相結合的社區防控機制。當前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在穩步有序開展經濟生產活動的同時,突出做好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重點單位常態化防控,尤其要密切關注境外來蘇人員、無癥狀感染者等重點群體,以及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特殊群體,加強大型聚集性活動管控,精準做好各項工作,堅決防止形勢反彈逆轉。
充分發揮社區黨建引領帶動作用。這次抗“疫”實踐表明,高質量黨建是社區建設的政治保證,是應對困難挑戰的定海神針。常態化防控形勢下,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影響力是常態化防控工作質量高低與行動成敗的關鍵。為此,應進一步加強對社區黨組織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把社區各類組織、各方力量真正凝聚起來。當前,要進一步推廣(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做法,完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黨組織領導,社會組織、經濟組織、駐社區單位和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機制。要推動“一核心四聯動”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進一步完善網格化治理、“三社聯動”、民主協商、志愿服務、“微自治”等機制平臺,不斷拓寬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疫情防控路徑。要積極引導行業協會、慈善組織等外部力量支持社區建設,顯著加強社區能力建設。
深化分區分級精準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防控的核心在于不搞大呼隆,精準分析、對癥用藥,保證疫情條件下經濟社會正常運轉。社區防控工作要在縣域疫情監測和風險評估基礎上,認真貫徹社區防控與服務工作精準化精細化要求,進一步細化完善城鄉社區和小區防控風險等級,根據實際調整應急響應級別,區分低中高風險地區和未出現病例、發現病例及暴發疫情、傳播病例三類社區,精準精細提出做好社區防控、社區服務、居民參與的具體策略,通過普及健康碼應用,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入境人員、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監測檢測,全面落實差異化聯防聯控舉措,織密扎牢疫情防控防線。
強化社區防控工作各項保障措施。常態化防控、持續作戰對保障條件帶來新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應予以高度關注和保證措施落實落地。要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心關愛疫情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20條具體政策措施,確保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工作落實落地。要統籌復工復產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及時逐步調整社區防控策略,按照中央關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的要求,妥善解決快遞、維修、家政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入門難”的問題。強化城鄉社區物資保障,建立防疫物資常態保障渠道機制,全面提升疫情防控第一線社區工作者的防護和保障水平。要加強城鄉社區信息系統建設,抓好信息溝通共享和防控措施協調,融合各類社區信息資源,提升社區治理和疫情防控能力,運用社區論壇、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疫情防控、開展志愿活動、組織鄰里互助,探索網絡化社區治理和疫情防控新模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