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君 朱雷華
于慈善機構而言,關鍵時刻一呼百應,是目標、是動力;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河南慈善用懇切的愛心凝聚正能量,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從1月26日到3月16日的50天時間里,河南省累計有339家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接受社會捐贈款物約13.94億元,撥付捐贈款物13.06億元。
短短的幾十天里,吸引數十萬群眾慷慨解囊,動員數以千計的愛心企業仗義疏財,河南慈善何以能?
強力動員,中原上下齊募捐
依法治善、依法行善是基礎。1月28日,省民政廳印發公告,要求各慈善組織強化責任擔當,依法依規開展捐贈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強化信息公開。動員公告發布后,全省慈善組織聞令而動,省慈善總會、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鄭州慈善總會等慈善組織的募捐方案陸續通過省民政廳或地方民政部門審核備案,得以發布。
省慈善總會以捐贈人出具《捐贈意向書》的形式,代替原有的書面捐贈協議,簡化了捐贈手續,并繪制“慈善捐贈流程示意圖”,極大地方便了社會捐贈。總會1月26日發起“防控疫情 共克時艱”網絡募捐活動后,截至3月16日共接收社會捐贈款物18364.83萬元(資金13310.47萬元、物資價值5054.36萬元),其中,僅通過騰訊公益、水滴籌公益、河南慈善網等互聯網平臺所募善款就已達2639.6萬多元,共吸引584078人次參與捐贈,創下了總會網絡募捐募款金額和參與人次新高。
在鶴壁市民政局的指導下,市慈善總會發起“關愛逆行者”募捐活動。方案上線36個小時,參與捐贈人數已達到1200人。市慈善總會與逗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訂協議,由后者聯合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招募志愿者,將捐贈物資送到疫情防控一線的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公安民警和交通卡點人員手中,覆蓋了淇濱區、山城區、淇縣等各地一線卡口共計142個,服務對象8000余人。
暖心救助,打出精準組合拳
3月11日上午,鄭州市金水區豐產路街道辦事處轄區的王奶奶家里來了幾位“不速之客”——金水區慈善總會和社區的工作人員為她送來了防疫“溫暖包”,打開一看,既有口罩、消毒液等緊缺的疫情防護用品,也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 “我已經很長時間沒出門了,家里的口罩也都用完了,這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感謝黨和政府在這個特殊時期還牽掛著我們!” 王奶奶開心地說。金水區慈善總會把78.66萬元善款分撥到17個街道辦事處,對受疫情影響的54名困境兒童、1695戶低保家庭、42名特困人員、87戶低收入家庭、416戶失獨老人進行救助幫扶。
鞏義市慈善總會開展“慈善合力救助貧困學子上網課”活動,市慈善總會投入10萬元,市聯通公司以員工捐款的形式投入13584元,共同為124名貧困學生每人免費配發價值799元的OPPOA5手機1部,贈送3個月10G流量包月套餐和家庭寬帶,確保防疫期間他們能夠正常上網課。
3月15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信望愛社工服務中心鏈接安徽仁愛公益基金會資源,為河南地區11家醫院和兩個志愿者團隊捐贈了5萬雙醫用乳膠手套。
公開透明,交出一筆清楚明白賬
2月10日,省民政廳印發通知,要求各慈善組織依法主動準確及時全面動態地公開信息,暢通監督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主動接受審計、紀檢和社會監督。各級民政部門聞令而動,紛紛建立健全慈善捐贈制度。
省慈善總會創建“會長辦公會微信工作群”,有事要研究時,由經辦人先分別跟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電話溝通,待意見達成一致時,再在微信群里表決,表決通過后,截圖保存。同時,堅持每天以報表的形式向省指揮部、省民政廳報告當天及累計接收社會捐贈及所募款物的使用情況。目前,通過河南慈善網線上捐贈和線下直接向總會捐贈的2.5萬多人次,信息已全部公開。
捐贈物資、接收保管單及實有入庫數目三對照、三一致。開封市慈善總會在接到疫情防控資金使用通知書后的一個工作日內,與資金使用單位簽訂慈善資金定向使用協議,并在協議簽訂之后一個工作日內,將資金轉入使用單位指定賬戶,使用單位收款后一個工作日內向市慈善總會開具財政統一收據。專人登記、專人開票、專人收款,線上捐款留存信息,每一筆收入精確到分。
除個人隱私外全部公開,現金精確到分,物資標明型號,南陽市慈善總會在南陽電視臺新聞聯播、今日頭條等6個微信公眾號和100多個抖音號精準推送募捐動態,在全市各主要媒體已刊發慈善募捐新聞稿件75篇,發布善款信息公告34期。市審計局專業審計師、紀檢監察委、新聞媒體同步跟蹤捐贈款物的收支情況。
河南省各類慈善組織通過“慈善中國”網站、本組織網站、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形式,至少每3天向社會公示一次疫情防控捐贈款物接收和分配使用明細,用明白賬回應善心的同時,也再次發出了呼喚善心的信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