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呂寶華
2月下旬,陜西省民政系統結合“三排查三清零”工作,會同扶貧部門深入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截至5月4日,陜西省共有未脫貧人口18.34萬余人,其中,17.26萬余人已納入民政兜底保障;有脫貧監測人口4.1萬余人,其中的1.81萬余人已納入民政兜底保障;有邊緣人口4.2萬余人,其中的1.86萬余人也納入了民政兜底保障。
上下聯動整體推進
陜西省民政廳黨組切實履行脫貧攻堅主體責任,2018年以來召開廳黨組會議46次、廳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11次,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先后3次充實加強廳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工作力量,抽調18名精兵強將組成工作專班,牽頭抓總,強化統籌,督導落實。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動員廳系統68名黨員組成16支黨員先鋒隊,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同時,對標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每年都將全年兜底保障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列出具體措施,建立臺賬,掛圖作戰,責任到人。
今年,陜西省民政廳扎實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按照5月底前全部“清零”、6月底前“交總賬”的要求,建立“廳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或廳黨組半月一研究,廳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一周一推進,廳兜底辦一天一調度”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指揮體系。廳領導分片包抓地市脫貧攻堅工作,兜底辦每位工作人員都立下“軍令狀”、作出“硬承諾”,層層傳導壓力,形成上下聯動、層層盡責、人人負責的強大合力。
適應疫情防控要求,廳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制發《排查工作導引》,并通過微信視頻的方式對10個地市開展業務培訓、進行遠程指導,幫助基層厘清排查思路。截至4月中旬,全省10個地市107個縣(區)全面完成排查,共排查未脫貧人口18.34萬余人。
結合開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沖刺行動,陜西省民政廳還從各市、縣(區)抽調業務骨干90余人,組成20個核查組,分兩批對所有縣(區)未享受農村低保等民政兜底保障政策的未脫貧人口,集中開展實地核查核實,確保排查納入過程真實、結果真實。
部門協作信息共享
2月底以來,陜西省民政廳先后印發指導性文件,安排部署全省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
陜西省建立“一縱四橫”大數據核對管理系統,部省市縣四級核對系統實現互聯互通,省級核對平臺與15個部門的35項信息數據實現共享。同時,與駐陜31家銀行簽署救助對象資產核查協議,數據核對、對象認定更加精準有效。定期與省扶貧大數據進行比對,今年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開展以來,還建立了“日比對、日統計”工作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兜底保障范圍。
疫情防控期間,以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或省民政廳名義先后印發文件,指導各地從強化低保兜底功能、發揮臨時救助作用、統籌推進兜底脫貧、發放臨時價格補貼等方面細化政策。截至4月底,陜西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下撥省級價格臨時補貼資金3594萬元;對因誤工、隔離、患病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和個人,實施臨時救助17.1萬人次,支出資金1.4億元;新納入城鄉低保對象2.33萬戶、5.15萬人,新納入特困人員1774戶、1788人。
省民政廳還印發通知開展提升農村低保覆蓋率專項行動,指導各地合理把握政策尺度,對農村低保覆蓋率低于3%的2個市、33個縣實行掛牌督辦。截至4月底,全省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95.2萬人,較3月底增加7.9萬人。
搭建平臺落細政策
疫情防控期間,為方便群眾申請社會救助,陜西省民政廳開通“陜西救助核對服務”微信公眾號,困難群眾根據頁面提示填寫提交申請材料,工作人員線上受理、審核、審批。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公示欄也張貼了網上辦理二維碼和操作步驟圖,以便更多群眾知曉政策、學會操作。截至4月底,全省通過微信公眾號申請救助6398人次,已受理申請4311人次。
對尚未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的未脫貧戶,陜西省民政部門逐戶逐人分析研判,確保及時將符合社會救助政策以及其他民政幫扶政策的人員全部納入救助幫扶范圍。對已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范圍的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邊緣戶,持續落實相關社會救助政策。結合低保等社會救助對象動態管理復核,重點查看分類施保、漸退幫扶政策是否落實到位、救助資金是否足額及時發放,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對未脫貧人口中不符合民政兜底保障條件的,由各地民政部門逐戶逐人說明原因,并將情況及時反饋給當地扶貧部門,協調落實其他有效幫扶措施。
“我們將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陜西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會同省扶貧辦指導各地深入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落實情況‘回頭看’,進一步查漏補缺,及時研究解決發現的個案問題,確保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