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儲慧靜 包 穎
引導人們轉變根深蒂固的殯葬觀念,是北京同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泰善壽)董事長陳平進入殯葬行業后不久就遇到的一個難題。
同泰善壽在湖北省咸寧市投資建設的仙鶴湖陵園,園內有一處300畝的賀勝橋鎮農村公益性公墓,一眼望去芳草如茵,一排排純白色墓碑莊嚴肅穆,形成了獨特的園區景觀。“我們借鑒了美國阿靈頓公墓的樣子。”陳平介紹說。
這座公益性公墓規劃了2.5萬個墓位,已開發1萬個,安葬4000余穴。如今,當地村民已擯棄散埋亂葬陋俗,接受了這樣的殯葬方式:純白色墓碑上不刻字,墓碑直接安放在草坪上,不鋪設硬化的墓間道路。
當初,為了引導村民改變殯葬行為,同泰善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草地上怎么安葬?既燒不了紙,還不能跪拜,那不就是亂墳崗嗎?”“統一的立碑怎么能顯出我們的孝心呢?一定要有水泥和大理石基座,才能顯示我們對先人的敬重。”“老人想要棺葬怎么辦?可不能壞了老規矩!”當初,村民聽到公益性公墓建成后的樣子,抗拒心很強。
村委會干部也勸公益性公墓項目組說:“別跟村民對著干,他們想做什么樣子,你們就做成什么樣子,經費由村民自己出。”考慮到殯葬問題涉及文化習俗,簡單處理容易激化矛盾,村干部認為安撫村民情緒是重點,改革不能操之過急。
有人提出,規劃設計的安葬方式跟過去比差異過大,要循序漸進,可以先保留燒紙等習俗。為此,項目組有了退讓一步的想法,準備規劃建一個喪葬用品焚燒廣場,采用地下焚燒爐,煙塵通過統一煙道經處理后排出,解決污染問題。該方案一上報村委會,又有村民提出:“這種情況只能燒紙,放鞭炮怎么辦?是不是應該再設計一個放鞭炮的場所?”
陳平意識到,一味妥協會讓村民的要求越提越多,最終會使公益性公墓節地生態的初衷變了味。陳平決定,在公益性公墓的建設使用上,綠色、生態、文明的底線必須守住。
為了贏得支持,陳平與賀勝橋鎮黨委書記溝通了想法。“我跟鎮書記表明了態度。第一,我不吝嗇錢;第二,我不怕麻煩;第三,我不是跟這里的村民有仇,非要對著干。之所以要堅持節地生態文明的安葬方式,是真想在我們這一代,把過去散埋亂葬、鋪張浪費的不良安葬習俗解決了。雖然我們沒有能力解決全國范圍內的安葬問題,但至少在賀勝橋鎮可以產生好的影響。”
鎮黨委書記被陳平遞交的方案吸引住了,他提出:“可以組織大家去看看節地生態安葬到底是什么樣子。”項目組立即組織了一支由鎮長、分管民政的副鎮長、全鎮7個村黨支部書記組成的考察隊,到廣東羅浮凈土人文紀念園考察。在這座陵園,禪宗文化、環境科學、生命文化的融合讓他們感慨良多:“沒想到殯葬還可以做得這么美,這么生態,這么有文化!”
大家紛紛表示,回去后要做通村民工作。在他們的說服下,村民們終于愿意嘗試接受新事物了。
不久后,又有人提出,公墓不應收費。數次談判無果,陳平一咬牙,把近2600萬元的公墓建設費用全包了,遷墳和進公墓安葬都不收一分錢。“如果這樣能轉變他們的思想,也是一種突破。”陳平表示。
歷時3個月,舉辦17次商議會,賀勝橋鎮公益性公墓建設使用相關問題被一一厘清。陳平記得,有一次討論很激烈,村民代表和項目組從下午一直討論到晚上十二點,連飯也顧不上吃,整個屋子被抽煙弄得煙霧繚繞。
最終,陳平他們守住了最初的設想,守住了綠色、生態、文明底線。他們還為公益性公墓配套建設了公廁、停車場等設施。
公墓建成投入使用后的頭兩年,還有村民想燒紙放鞭祭祀,管理人員就在現場放了幾個空油桶供人們使用。2019年起,燒紙放鞭的村民幾乎沒有了,空油桶也用不上了。
公墓建成3年后,陳平來到公墓,正巧碰上有村民在安葬逝去親人的骨灰。陳平問:“這個墓地你們還滿意嗎?”村民的回答讓他備感欣慰:“現在已經接受新安葬方式了,覺得節儉又文明,公墓建得也漂亮,大家都很滿意。”
陳平說,同泰善壽還在繼續探索生態葬式改革,在杭州徑山竹茶園和湖北天門殯儀服務設施長生苑中,將分別建設樹葬和草坪葬示范區。樹葬區不砍樹不立碑,把可降解骨灰盒埋在樹下,只在樹上掛上刻有逝者姓名的銅牌。草坪葬區不立碑不設穴,不破壞整塊草坪的景觀構造,將骨灰深埋地下,同時放置一枚芯片,人們通過手機可查找逝者安葬位置和信息。
“當初,賀勝橋鎮群眾對新式葬法的接受度不高,但我們在規劃公益性公墓項目時依然堅持綠色文明發展理念,力求打造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的公益性公墓。事實證明,群眾的傳統思想并不是不可以改變。殯葬從業者在干事創業的過程中,要吃透節地生態安葬的本質,雖說轉變人們的舊觀念很難,但從業者要克服畏難情緒,不能拿傳統觀念說事,在做法上更不能打折扣,才能真正把國家倡導的綠色文明殯葬落到實處。”陳平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