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曦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市,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明洪武年間擴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平遙古城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鮮活的金融史料和無數的文物遺珍,是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變化、人類居住形式變遷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和中國近代金融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第一,古代縣城格局的范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平遙古城又被稱為“龜城”,其總體布局照龜的形狀規劃、建設,體現了古人對龜長壽吉祥象征意義的崇拜。“龜城”的南門為首,城門外的兩眼水井為目,北門為尾,東西四座城門為四條腿,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仿佛龜背上的花紋。整座城市布局周正,街道橫豎交織,街巷排列有致。平遙城墻高12米左右,均寬3.5米,周長6.4公里,現存有6座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墻之一。平遙古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1997年,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二,禮制文化的縮影。在古代,城市等級和規模的標準由國家典章制度的禮制規定,國都城方九里,州郡府城方約五至七里,縣城方三里。平遙古城城方三里,正是這一禮制等級的縮影。縣衙坐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來的元代建筑距今有六百多年歷史。縣衙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錯落有致,結構合理,為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縣衙。在古城布局上,突出中心(市樓),強化中軸(南大街),面南為尊,嚴格遵循古代“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禮制程式和儒家思想。
第三,晉商文化的發祥地。平遙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晉商”的發源地之一,曾經是號稱“海內最富”的城市。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短短三年,“日升昌”就在河南、山東、江蘇、奉天開設了分號,其開創的票號鑄就了晉商商幫在全國商幫中的翹楚地位。19世紀40年代,“日升昌”的業務迅猛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以及南洋各國,以“匯通天下”著稱于世。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以其充裕的資金、快捷的服務、完善的安全措施和誠信的商業道德,使平遙古城的商業、金融迅猛發展,稱霸商界百余年。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寫道:“這里是中國銀行的鄉下祖父,票號昌盛時期,全國票號51家,其中山西票號43家,平遙票號22家,為全國之最,成為當之無愧的全國金融中心,地位可比今天美國的華爾街。”至清朝末期,平遙票號的大部分業務和收入來源都與腐朽清政府的財政聯系在一起,商業金融功能異化到了財政金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導致平遙票號乃至整個晉商走向了衰落。
滄海桑田,歲月變遷。2002年開始,中國的煤炭行業迎來了“黃金十年”,不僅價格上漲了三倍,而且還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山西的煤炭產業更是如火如荼,全省上下有煤的挖煤、無煤的煉焦,出現了一批煤老板,富起來了一些“億元縣”。而當時的平遙“人多錢少”,經濟發展“捉襟見肘”。為了擺脫困境,平遙縣依托古城厚重的歷史底蘊,決定把推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作為轉方式調結構、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戰略措施,以打造“大美古城、小康平遙、國際旅游城市”為目標。優化環境,拓展領域,提升規模,加大宣傳,平遙在創新文化上下足了功夫。
一是“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從2001年至2020年已舉辦20屆。馬克·呂布(法國)、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巴西)、蘇珊·梅塞勒斯(美國)、盧卡斯·朱麗安(意大利)等諸多國際攝影大師都曾在平遙展出作品,馬格南圖片社、美國《國家地理》、法國《巴黎競賽》、《PHOTO》等攝影機構也都在平遙舉辦過各種展覽及活動。大展已成為中國內陸省份對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和中外公認的國際知名文化品牌。
二是成功舉辦“平遙中國年”。從2006年“平遙中國年”活動開始,活動一年一個主題,不斷整合“旅游+文化”產業資源,在全國“春節主題游”中脫穎而出,先后獲得“中國十佳民俗節慶”“中國十佳品牌節慶”等殊榮。2015年,平遙被選為全球中華春節文化符號推廣基地。2018年春節高德地圖公布大數據報告,平遙古城位列全國十大熱門景區榜首。2019年春節期間,平遙古城年俗活動13小時內10次登上央視新聞頻道,提升了“平遙中國年”的品牌知名度。
三是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獲得成功。2013年,平遙縣與著名導演王潮歌合作打造的大型室內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首演成功,好評如潮。7年過去了,《又見平遙》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統計,截至2019年4月23日,《又見平遙》已累計演出4600余場,觀演人數308萬人次,演出收入達4.7億元。2017年、2018年,演出連續兩年收入過億,已經成為山西省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轉型的重要旅游發展標桿項目之一。
四是“平遙國際電影展”成為平遙又一扇國際文化交流之窗。2017年,由中國著名導演賈樟柯發起、意大利著名電影人馬克·穆勒擔任藝術總監的“平遙國際電影展”正式創立。2020年10月10日晚,“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又如期開幕。來自中國、美國、塞爾維亞、以色列、法國、意大利、巴西等10多個國家的電影在這里如火如荼地展映,并共同角逐各項榮譽大獎。影展主題從“平遙元年”到“電影回歸市集”,從“大家和大家”到“電影,從來不是孤城”,連續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熱搜霸榜,引起了世界電影界的熱議。
“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這是多少“古城人”向往的生活啊!而平遙古城憑借文化創新做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文化是軟實力,但經濟社會的發展,卻從來離不開文化軟實力的支撐。作為一座千年古城,平遙并沒有僅僅依靠其悠久的歷史,而是在保留古鎮傳統文化特點的基礎上,重塑現代文明,并且為當地人帶來可持續的發展空間。平遙留給我們的啟示有三條,第一,文化創新堅定了古城人的文化自信,讓平遙人提升了人文素養和文明程度。第二,文化創新打造了文化品牌,使文化資源轉化成為了文化生產力。第三,文化創新讓平遙人充分感知了外部世界,增強了改革開放意識。或許這就是平遙持續推動古城文化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吧!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