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副區長 丁仕旺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又遇抗洪搶險硬仗,一再推遲之后,早在計劃之中的赴江蘇省南京市(寧)、浙江省杭州市(杭)調研學習養老服務工作經驗之旅,終于成行。
一則是寧杭兩地同行們的奮斗精神感召著我;二則因為我所工作的合肥市廬陽區,60歲以上老人占戶籍人口16.7%,再過幾年,恐怕這個比例會進一步提升。所以,養老服務工作,等不得、拖不得。
第一站,我們來到從事適老化改造的南京福康通公司。小我13歲的公司汪總告訴我,他從事這方面工作源于母親。高齡的母親夜間頻起,往來電燈開關、衛生間和床榻幾處,行動不便,最怕跌跤。為此,公司研發出了聲控和紅外感應智能開關。瀏覽產品展示廳,見廳內適老化家具、康復設施種類繁多,浴具、廁具、廚具、地暖、沙發桌椅床等,皆突出適老化、人性化。
想到自己也近老年,感慨之余,在途中作詩聊以自慰:“莫愁湖畔添新愁,石頭城里少故人。山形街景依舊好,再下杭州學養老。”
杭州“朗和醫養”是一家地產公司轉型之作。名作“朗和”,取意《詩經》里的“昭明有融,高朗令終”和《黃帝內經》里的“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參觀了“朗和”方知其名不俗,其實更優。2.8萬平方米的自持房產,配備260個單間,鋼琴、舞蹈、健身、歌廳、書館、影院、手工、書畫、園藝……硬件設施足以超過五星級酒店。入住“朗和”的老者,看上去都那么氣質優雅,幸福安然洋溢在臉上。在電梯間遇到幾個老者,我向他們問候道:“健康長壽!”一位如我母親年齡大小的阿姨連聲稱謝,還伸出3個手指,笑容可掬地告訴我,她已入住三年了。陪同參觀的負責人告訴我,這里的服務對象多為高收入、高知識老人。
杭州市上城區與我們合肥市廬陽區區情十分相似,同屬老城區,土地、房屋資源有限,中央商務集中,寸土寸金。若選址建設養老機構,受土地、規劃、立項、周邊環境等因素制約,短時難見效果。但是上城區勇于創新,在居家養老方面頗為用心。他們與智慧平臺公司合作,為轄區低收入失能失智老人配發智能床墊,這種床墊可監測老人實時血壓、血糖、睡眠等情況。他們還開發了服藥智能設備、防跌智能設備,對老人誤服漏服藥物、意外跌倒等現象能夠發出報警信息。
…………
聽完介紹再看實地,我情不自禁為之豎起大拇指。對上城區的養老工作,國家、省、市各媒體都進行過報道,可謂有口皆碑。“您到民政局工作多久了?”我問主抓這項工作的上城區民政局孫副局長。他答:“一年多。”我又問:“以前在哪個單位?”他又答:“剛從部隊轉業。”我表示驚訝:“那你擇業的范圍很寬啊,怎么選擇做這么勞心費力的工作?”他呵呵笑道:“不干些事,急啊!”聽罷此言,敬意油然而生。彼我兩地,多么類似的條件,卻存在差距。形成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我覺得根本在理念。對標寧杭,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這種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干工作的精神啊!
寧杭兩地兩日行,時間不長,收獲頗多,其中有一個比較突出的感受:兩地在養老行業都打破了部門壁壘,實現了資源共享。比如,我們在中信城東醫養康復中心,目睹了在4000多平方米的大廳內,康復設施一應俱全,看男女老少正在使用者的神態,一眼就能判斷出那不是為了迎接參觀而造的景,那確實是在滿足人們醫養康復的實際需要。如果沒有統一整合資源,仍然是部門分割、互不通氣,勢必陷入我占800平方米、你占3000平方米、他要2000平方米的亂局,那么想打造這樣一個能充分滿足群眾需要的場所,就很困難了,說不定就做成了中看沒人用的“面子活”。
夜晚時分,我們赴寧杭學習養老的一行人展開熱烈討論,說到回合肥后的安排,有的打算這般干,有的計劃那樣為,個個都是取到真經、斗志昂揚的樣子,直讓負責帶隊的同志豪情萬丈起來。
對標寧杭,來路方長。現場調研學習,取得真經,回來后腳踏實地踐行。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