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在家覺得很孤獨,在這里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認識很多小伙伴。”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10歲的俞林峰和妹妹俞林蕓一起來到趙莊村的“愛心暑托班”,這讓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不少。
為健全全省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體系,緩解暑期“看護難”問題,7月16日,江蘇省民政廳聯合團省委、省慈善總會在揚州舉行“愛心暑托班”省級示范班開班儀式。除了100個省級示范班,全省還有1000多個“愛心暑托班”也同步開課,共計1100多個“愛心暑托班”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帶來專業的暖心服務,引導和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
專業人員臨時看護
93場特色課程豐富多樣
在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愛心暑托班”,小朋友們正在開心地制作紅色文化手工。據了解,“紅心向黨頌黨恩”是本期“愛心暑托班”的特色課程之一。
“愛心暑托班”不僅有安全知識、文明禮儀、愛國主義、環保知識等教育類課程,還開辦了籃球、航天故事、電影賞析等興趣班,并且安排了帶孩子們參觀消防大隊、環保基地等社會實踐活動。所有課程全部免費,經費主要由財政撥款,鎮村適當補貼,很多地區還拓展服務,提供一頓免費營養午餐,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點贊歡迎。
俞林峰來到“愛心暑托班”當天,專業社工和志愿者便帶著孩子們開展了一場“法律與道德”的辯論賽。兒童關愛之家負責人吳國清告訴記者,暑托班將開設93場課程和活動。課程結束后還要舉辦一場成果展、技能匯演以及志愿者表彰大會。開班通知發出三天,報名人數每班都達到20人,整個愛心暑托班將服務約1800人次。
“兒童暑期托管常常是壓在廣大家長心頭的‘難承之重’。”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王小華介紹,去年全省舉辦50個省級“愛心暑托班”,取得良好效果。今年第二期決定再開辦100個省級示范班,這既是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具體體現,也是充分發揮兒童“關愛之家”“最后一公里”服務平臺作用的有益舉措。開設省級示范班,目的是打造樣板,明確標桿,促進各地、各級、各界積極參與,同向發力。
專業力量支撐
依托兒童“關愛之家”活動有陣地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江蘇全省共有1387.9萬未成年人,約占戶籍人口的17.6%。其中,有63.5萬困境兒童、14.7萬農村留守兒童已全部納入有效監護范圍,各地建成兒童“關愛之家”618個。
“愛心暑托班”正是各地充分利用兒童“關愛之家”等陣地建設的,今年遴選的100個省級示范“愛心暑托班”,主要集中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相對比較集中、活動設施相對完備的鎮村兒童“關愛之家”。
趙莊村的“愛心暑托班”依托希望村塾,堅持公益性、操作性、規范性三原則,配備書畫室、圖書室、心理輔導室等區域,完善了電腦、電視、投影儀等設備和各類圖書、手工制作等活動用品。
據揚州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處副處長韓紅紅介紹,按照“硬件完善、軟件齊全、管理規范、社會參與、活動經常”的總體要求,揚州已建成60個兒童“關愛之家”,出臺了管理運營等系列文件。在辦班過程中,特別注重制度化建設、社會化參與、常態化服務,從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實際需求出發,打造關愛兒童的溫馨港灣。今年,揚州市民政局和團市委聯合投入20萬元配套20個暑托班,覆蓋9個縣(市、區),惠及400多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社會力量的參與是“愛心暑托班”提升示范性不可忽視的一環。購買專業社會組織服務,吸納志愿者參與,可以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帶來更專業的暖心服務,同時,社會組織通過承接政府項目,可以不斷改進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實現雙贏。
西湖鎮“愛心暑托班”通過“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志愿者”的運營模式,聯合了揚州市博愛兒童關愛中心、揚州市飛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揚州市邗江區欣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揚州市邗江區潤揚螢火蟲社工服務社等社會組織,揚州大學守望學堂志愿者服務隊以及周邊書法、圍棋、跆拳道等16家培訓機構的志愿者,共同開展親子陪伴、學習教育、實踐鍛煉、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活動,滿足兒童的不同需求。
專項運營管理
定制化課程點亮兒童暑期生活
“‘愛心暑托班’是一場及時雨,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是暑期清涼、安全、快樂的好去處。”漣水縣民政局副局長賈奇志介紹,當地選擇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比較集中的地區開設暑托班,受益兒童達230人。
漣水縣通過多途徑向社會招募志愿者,每個班點組建一支由有情懷的“五老”人員、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各領域專業志愿者、熟悉當地情況的青年網格員組成的師資隊伍,由專業社會組織統籌管理。
開班前,漣水縣為每名學生及工作人員購買公眾責任險,降低責任風險;疫情防控、防暑防災等事項,均事先簽訂家長知情書和承諾書。
“我們的暑托班還依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專門設置互動課程。”據賈奇志介紹,在紅窯鎮苗戴村,孩子們跟著戲劇老師學習傳統戲劇;岔廟鎮洪濱村組織孩子們參加乒乓球、籃球、足球等戶外活動;南集鎮王圩村輔導站開設象棋、網絡應用、淮劇、探訪新農村建設等課程和實踐活動……有溫度的課程安排,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點亮了留守兒童的暑假生活。
辦班過程中,專業社工及時介入問題兒童的心理輔導、教育引導、行為矯正等,幫助問題兒童實現轉化,還組織志愿者上門探訪,為困境兒童送去“兒童暖心包”。
為確保暑托班規范運行,江蘇省民政廳聯合團省委等部門制定了《江蘇省2021年“愛心暑托班”示范班指導手冊》,要求每個辦班點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不少于20名,師資由具備服務資質和能力的社會組織人員、優秀教師、大學生志愿者共同組成。每個辦班點至少有工作人員3人,包括1名班主任、2名志愿者。同時,各地還要求聘請第三方及家長共同對100個示范班開展監督指導。
王小華表示,暑托班的核心是臨時監護,既要照料好孩子們的生活,又要照顧其成長發展需求,責任重大。各地民政部門嚴密組織、制定預案、加強培訓、責任到人,確保暑托班活動全程安全,為全省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打造暑期第二個溫馨之家。今后,暑托班還要標準化和常態化地開展下去,建立可復制可持續的機制。縣(市、區)要舉辦暑托普及班,分清職責,健全網絡,培養隊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把好事辦好、辦細、辦實,彌補特殊兒童的失管、失控“空窗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