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盧勝榮
2021年春節,為了響應就地過年號召,大量在外務工人員未能返鄉,給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關愛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江西民政部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為孩子們送去一份溫暖。
讓留守困境兒童得到妥善照料
春節前,江西省民政廳召開全省視頻會議進行專題部署,并及時下發通知,指導各地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市、縣兩級民政部門指導督促鄉鎮(街道)、村(居)委會采取“大數據比對+入戶核查”等方式開展集中摸底,對父母在外就地過年的農村留守兒童逐一建立臺賬,確保每一名兒童都有明確的被委托照護人并得到妥善照料。對確實無人照料的留守兒童給予兜底監護,加大巡查探訪力度。同時,引導父母以電話、視頻連線等方式與子女“見面談心”。
南昌、上饒、九江、吉安等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關愛服務。貴溪市三峰社會工作者協會在進村宣傳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關愛政策時,了解到部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家庭申報材料需要復印,于是帶上打印機現場為其服務。
上饒市廣信區茶亭鎮昆山村雖然交通極為不便,但節日期間對留守兒童的關愛絲毫也沒有缺席。上饒市善德公益發展中心負責運營該村兒童之家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中心社會工作者肖為清介紹,在春節前,他們就著手了解孩子們的父母能否回家,并征集孩子們的微心愿。在此過程中,得知有些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期待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肖為清和廣信區婦聯主席余芳萍、志愿者陳妍等人決定給孩子們做年夜飯。他們帶領十幾名留守兒童到超市,讓孩子們自主挑選喜歡的食材。采購食材返回昆山村后,在村婦女主任家里,大人們掌勺,孩子們打下手,一起削皮、擇菜、洗菜,做出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孩子們吃得非常開心。
呵護、關愛、陪伴和如愿以償的微心愿
根據江西省民政廳要求,各地民政部門聯合兒童工作負責人,對特殊家庭的兒童身心健康狀況進行隨訪摸排,并建立臺賬。社會工作者根據街道、社區提供的名單,入戶走訪,開展留守兒童需求調查,建立服務檔案,發放關愛聯系卡,跟進個案。
贛州市充分依托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豐富春節期間留守兒童文化生活。新余市為全市留守、困境、殘疾兒童開展一對一關愛幫扶,開展專項活動96場。
2月9日,彭澤縣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和未成年人關愛社會工作站的社工們,把馬當鎮、東升鎮的12名留守困境兒童接到縣城,給他們講故事,帶他們做游戲,陪他們讀書,教他們做手工,還送上愛心大禮包。
在上饒市廣信區茶亭鎮昆山村,孩子們的微心愿征集完畢后,肖為清和同事廣泛發動愛心企業給予支持。最終,孩子們的23個微心愿全部得到滿足。下肢癱瘓的小姑娘胡琪如愿得到了畫畫用具。“有七個孩子的微心愿是電話手表,他們跟外界溝通的橋梁由此拓寬了,還有的孩子選擇了智能學習機和芭比娃娃等。”肖為清說。上饒市善德公益發展中心還組織開展了送教到家活動,邀請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輔導留守兒童學習。
兒童之家里的各種暖心服務
江西各地充分發揮兒童之家等平臺作用,積極引導社會力量,為留守兒童提供各種暖心服務。社會工作者幫助孩子跟家長視頻連線,告訴家長孩子的成長變化,也向孩子講述家長在外工作和生活的情況,以增進親子感情;針對叛逆、學業水平較差、家庭教育缺失的留守兒童,社會工作者組織開展小組活動,引導孩子們認識自我、矯正行為偏差。
在昆山村兒童之家,社會工作者引導孩子們加強交流、自我管理。有的孩子表現調皮,社會工作者就讓其帶領小伙伴為兒童之家做整理圖書、打掃衛生之類的服務。孩子們剛開始玩游戲時,男生跟女生拉一下手都難為情,社會工作者就給孩子們講如何正常交流,拉近了孩子們的心理距離,消除了他們的孤獨感。
胡琪三兄妹的爸爸媽媽感情破裂,爸爸欠下賭債處于半失聯狀態,媽媽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肖為清和同事積極觀察引導,讓三兄妹重新感到關愛、接納和支持。“愛,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飲食起居和學習,關心幫助家人、同學。馬上就要過年了,可不可以勇敢地對爸爸媽媽和其他家人說‘我愛你’?”肖為清這樣鼓勵孩子們。在社會工作者的鼓勵下,胡琪第一次在電話里對媽媽說出了“我愛你”。媽媽眼淚都快要出來了。
(文中兒童均為化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