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更加充實 更有保障 更可持續
——浙江省養老服務邁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下)

時間:2020-04-3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 婷

  實施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工程、養老服務數字化轉型工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質工程、養老消費促進工程、養老護理員素質“補短”工程……201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就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提出五項改革措施,這標志著浙江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邁入新時代。

  近年來,浙江省各級黨政部門將老年人美好生活期待掛在心頭,醫養康養緊密銜接、智慧養老提質增效、護理員素養不斷提升,老年人個性化、精細化、專業化養老服務需求進一步得到實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重質量 醫養康養結合提升幸福感

  早上9點,住在溫州市南郊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曹爺爺在護理員的攙扶下,準點開始復健活動。“曹爺爺腦血栓導致右側肢體失能,剛來中心時,只能借工作人員的力量站一小會兒。通過康復護理,現在可以扶著墻自己行走了。”中心負責人朱小玲說。

  這得益于中心為老人定制的個性化康復保健計劃。翻開康復計劃執行表,幾點洗臉、吃飯,何時進行步態、力量訓練,恢復效果如何都一目了然。

  “作為衡量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指標,身體功能維持是醫養康養結合的重點任務。”溫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朱智奇告訴記者,該市在強化硬件支撐、統一評估標準、打通支付渠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通過把康復資源、醫療資源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不斷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

  “您好,這里是麗岙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什么可以幫到您?”隨著視頻接通,劉奶奶的健康檔案及定位立刻顯示在后臺屏幕上。“今天頭有點不舒服……”劉奶奶開始向工作人員咨詢。

  “老人安裝定制機頂盒和攝像頭后,只需打開電視長按遙控器0鍵,就能立即進入服務中心的會診界面,實現老人與醫護人員的視頻問診。再按直播鍵就可以返回收看電視了,操作非常簡單。”麗岙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鄭顯秋介紹,視頻會診不能解決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流動巡診車及醫護人員上門出診的形式,讓老人在家享受診療服務。目前,麗岙街道所在的甌海區有9003戶老年人家庭簽約安裝了相關設備,平臺連線服務1萬余人次,派單服務1.1萬余人次。

  近年來,浙江各地積極探索,涌現出多種醫養康養結合模式,養中有醫、醫中有養、醫養康養融合的局面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省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共554家,與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的養老機構達1625家,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目標進一步實現。

  強技術 “互聯網+”助力服務提質增效

  “年紀大了,總是丟三落四,找不到飯卡,但有了智慧餐臺,一刷臉就能吃飯,真是太方便了。”在老年食堂,杜爺爺站在攝像頭前一刷臉,菜品的結算支付便立即完成。

  “隨著智慧餐臺的普及,老年人只要在任何一臺智慧餐臺上完成建檔,就可實現跨街道、跨社區‘刷臉吃飯’。”杭州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賈磊告訴記者,智慧餐臺將覆蓋全市所有老年食堂。

  近年來,杭州市正全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互聯網+養老”對數字杭州來說不可或缺。隨著“互聯網+養老”服務平臺的上線,養老服務正不斷聯結各個應用場景,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精細化服務。

  “通過‘一網、一鍵、一卡、一碼’,杭州打造的無圍墻養老院,讓老年人充分享受互聯網發展成果。”杭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處處長吳強向記者介紹。

  “一網”服務集成化。杭州搭建“互聯網+養老”系統,全市174萬老年人通過手機APP即可查詢養老設施布局及機構VR全景,“養老服務商城”內商家服務項目和價格可見可比較。

  “一鍵”呼叫智能化。為14萬孤寡、高齡及享受政府補貼的老年人發放智能終端,依托終端可享受3大類13項服務。

  “一卡”支付便捷化。在老年人社保卡中設立養老服務專戶,創設“重陽分”,用于政府購買服務結算,老人持卡自主選擇、自主消費、全程通用,并實現服務監管與支付結算一體化。

  “一碼”辦理數字化。養老服務實現“碼上辦”,“一碼”辦理入住、“一碼”享受服務、“一碼”預約餐品。

  浙江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陳建義認為,“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解決了養老服務領域市場競爭不充分、居家養老服務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等難題,實現了多部門數據共享交互以及服務質量全流程閉環監管,養老服務精細化、精準度進一步提升。“浙江養老服務從‘有保障’逐步向‘更完善’轉變。”

  興人才 保障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第九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中,浙江養老護理員大放異彩,獲得3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以及團體一等獎。

  這得益于浙江省近年持續實施的養老護理員技能“補短”工程,就如何提升養老護理員技能水平、如何提高養老護理員社會地位、如何讓更多人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等實施了一系列舉措,打造了一支素質過硬的養老護理員隊伍。

  “養老護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是行業難題,我們通過兩種渠道開展培訓,不斷提升養老護理員專業水平。”浙江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副處長陳忠軍介紹。一種是政校合作模式,由省財政廳、教育廳等部門支持部分大中專院校開展養老服務與管理人才教育,采取“3+2”或“五年一貫制”模式培養養老護理人才。目前,全省27所大中專院校開設了13個老年服務類專業及方向,近兩年招收學生近3萬名。另一種是政企合作模式,在全省設立160余家養老護理人員教育培訓基地,縣級對應初級、中級護理員,市級對應高級護理員,省級對應全省養老護理師資力量。2019年舉辦護理員技能培訓多達100余場、2萬余人次。

  針對養老護理員社會認同感低、工資待遇差、從業風險高、獲得感少、成就感低的窘境,出臺《浙江省老年服務與管理類專業畢業學生入職獎補辦法》,對在非營利養老機構工作滿5年的養老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畢業生,實施“入職獎補”政策,省財政分別給予2.1萬元至4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對于未來養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方仁表表示:“發揮優秀護理員的示范帶動作用,將先進經驗總結轉化為行業標準、護理規范等,帶動身邊人一起為養老事業作出貢獻。發揮省老年服務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協同抓好培訓、評估和比賽。發揮市縣民政部門政策引導作用,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努力創新突破。”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3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