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堅持“四個服務” 推動湖北民政事業創新發展

時間:2020-06-1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湖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柳望春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湖北省民政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來謀劃,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和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全國民政會議精神來部署。

  服務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切實扛起民政領域疫情防控重要責任

  當前,湖北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決定性成果,但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正在發生新的重大變化,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內防疫情反彈的復雜性也在增加。因此,要進一步強化“防”的意識、嚴格“防”的舉措、落實“防”的責任,慎終如始、持續不懈做好民政領域疫情防控工作。

  進一步做好養老機構等特殊場所和婚姻登記機構等窗口服務單位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繼續強化養老機構、兒童福利院、精神病院、救助站等民政領域特殊場所人員進出管理等相關工作,有序恢復服務秩序,加強內部防控管理,嚴防疫情反彈。婚姻登記機構、社會組織登記服務機構等民政服務單位在嚴格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有序開展服務。

  進一步做好因疫致困群眾社會救助工作。對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的困難群眾,按規定及時納入城鄉低保和救助供養范圍。對受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群眾和罹難者家庭,簡化相關審批程序,及時落實臨時救助政策,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

  進一步做好特殊群體關愛服務工作。摸清核準特殊群體情況,完善相關臺賬。落實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聯系幫扶機制,統籌做好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三留守”人員、獨居老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及因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兒童等特殊群體關愛幫扶工作。

  進一步做好心理疏導社會工作服務。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或協調慈善組織支持等方式,動員引導社會工作機構、志愿服務組織為新冠肺炎病亡者家屬、康復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庭、受疫情影響的特殊群體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疏導社會工作,支持其恢復社會功能、融入社會生活。

  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

  精準落實各項兜底保障政策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所有貧困人口要全部脫貧,絕對貧困要全部消除。目前,全省還剩下5.8萬人未脫貧,其中絕大多數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受疫情影響這個數字可能還會增加,而且,農村絕對貧困消除以后,城市相對貧困問題將更加凸顯,相關政策如何統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問題,這些都需要民政部門通過社會救助政策進行兜底保障,這是民政部門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擔當作為的重要體現,也是后脫貧時代民政部門的重要職責。

  精準實施政策性兜底保障,進一步完善低保認定辦法,健全低保標準量化調整機制,對于那些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救助供養、生活兜底保障等措施,切實發揮好政策兜底保障脫貧的重要作用,堅決防止“脫保”“漏保”等問題。

  不斷完善臨時救助政策,簡化急難型救助審核審批程序,發揮臨時救助在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中的作用,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返貧人口納入救助范圍,防范脫貧群眾返貧。

  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的有效銜接,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幫扶,穩定解決困難群眾吃穿“兩不愁”的問題。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切實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會服務

  2020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民政部門肩負著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整體任務的完成,事關全面小康社會的質量與水平。因此,我們要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任務,揚優勢、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的水平、提升基本社會服務的質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民政力量。

  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持續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加快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專項救助為支撐、急難救助為輔助、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的梯度社會救助體系。

  加快完善社會福利制度。深化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兒童福利制度和殘疾人福利制度,提升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質量,幫助他們共同步入小康社會。

  提升基本社會服務質量。重點是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推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特困供養服務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推進大城市養老和養老服務市場化改革,推進醫養和康養結合,加強對養老機構的綜合監管,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殯葬改革,大力倡導綠色文明生態殯葬,加強公益性公墓、農村節地生態安葬設施等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健全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切實做好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工作,完善體系建設,健全工作機制,擴大社會參與,為農村留守人員提供專業化、精準化、多樣化關愛服務。

  服務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湖北重要講話中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經驗,也有教訓。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也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根據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民政部門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任務,主要是通過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推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加強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等,完善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激發基層社會生機活力。

  推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要不斷增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治理和服務功能,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著力推進基層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發揮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

  牽頭推進城鄉社區治理。著力構建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機制,全面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推行公益服務積分兌換,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加強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改革和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綜合監管,完善社會組織評估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提供社會服務。

  大力推進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通過慈善事業服務好各類特殊群體,通過社會工作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通過志愿服務體現基層社會文明程度,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精細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公平性、精準性和協調性。

  加強行政區劃與地名管理。重點是要強化行政區劃管理、促進區域發展,建設平安邊界、維護邊界穩定,傳承地名文化、服務基層治理。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1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