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蘇”寫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時間:2021-07-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五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江蘇各級民政部門以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遵循,以創一流、走前列的目標追求和惠民生、暖民心的使命擔當,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接著一件辦,在新時代的時間坐標中,奮力書寫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新答卷。站在“兩個一百年”交匯、“兩個五年”交接的關鍵節點,展望“十四五”擘畫的宏偉新藍圖,江蘇民政人充滿信心和期待,正努力以更高定位、更優謀劃、更實舉措,揚帆啟航新征程。

“十三五”·奮勇爭先交答卷

五年櫛風沐雨,五年砥礪前行。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黨執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源。五年來,江蘇民政人深懷“以百姓心為心”的為民情懷,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勇于攻堅克難,銳意改革創新,在歷年全國民政重點工作綜合評估中均獲得優秀等次,為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貢獻了民政力量。

兜底保障促進共同富裕

做好社會救助等兜底保障工作,體現的是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理念,提升的是人民生活的底線水平,影響的是共同富裕的進度、成色和質量。

江蘇“十三五”期間全面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制度為基礎的“8+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89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通過納入低保和特困供養脫貧,占比超過1/3。以設區市為單位全面實現低保標準城鄉并軌、同城同標,全省平均保障標準達到每人每月771元。蘇南、蘇中、蘇北特困供養標準分別不低于當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45%和50%。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分別惠及67.1萬人、62.8萬人。在做好兜底保障的同時,江蘇全面實施溫情社會救助改革,建立鄉鎮(街道)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推行困難群眾憑“一證一書”即可申請救助,實施“救急難”、重殘重病“單人保”、低保緩退漸退等政策,讓救助更有溫度、更加便捷、更具人文關懷。

慈善是再分配調節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是中國近代慈善的發祥地,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高度評價了張謇先生發展公益慈善事業、造福社會的意義。江蘇聚力慈善領域改革創新,在平臺載體建設、政策制度創制、慈善生態營造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推動中華慈善博物館落戶南通,打造“江蘇慈善獎”“江蘇慈善論壇”等品牌活動,連續五屆領跑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百強榜。2020年,省民政廳還聯合相關部門開展貧困家庭慈善救助“家電包”活動,為2.4萬戶城鄉困難家庭發放基本生活家電,體現了慈善在保障改善民生、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優化服務增進民生福祉

江蘇民政部門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各項基本社會服務更加規范可及。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民政行政審批事項100%實現網上申辦,80%以上實現不見面審批。

“一老一小”關乎民生福祉。近年來,江蘇將加強為老為小服務作為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民生工程來抓。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為目標,江蘇強化基本養老服務保障,省級出臺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累計發放尊老金70億元,養老服務護理補貼28.8億元。全省各類養老床位達74.3萬張,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床位40張,較“十二五”期末分別增加14.8萬張、4.49張,1.82萬個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89個街道日間照料中心遍布全省,260萬老年人接受專業化居家上門服務,1800多萬名江蘇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

以完善制度、強化兜底、加強關愛為路徑,江蘇率先實施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政策,建立“主動發現”機制,推進政策落實。散居孤兒和集中供養孤兒養育標準平均達到每人每月1856元和2527元,向4.3萬名重病、重殘兒童按照散居孤兒50%的標準發放生活費。建成困境兒童、留守兒童“關愛之家”618個,所有農村留守兒童納入監護范圍。“明天計劃”受助人群由孤兒拓展到所有困境兒童,1萬余名困境兒童得到醫療救治和康復服務。

婚喪嫁娶皆民生。江蘇全面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十三五”期間全省共辦理婚姻登記430.4萬對。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累計救助21.2萬人次。深化殯葬改革,全面完成“住宅式”墓地整治工作,2019年以來新增墓穴69.7萬個、格位87.7萬個,鄉鎮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實現全覆蓋,百姓“逝有所安”得到充分保障。

多元共治激發社會活力

江蘇民政部門搭建治理平臺、聚合社會力量,以高效能治理推動實現高品質生活,共同繪制“美麗江蘇”的幸福愿景。

全省城市、農村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分別達到99%、97%,“十三五”期間累計實施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項目5276個,新建改造面積185.3萬平方米,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實行“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全省獲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15家、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3家、全國街道和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2家。

江蘇共登記社會組織9.78萬家,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制逐步健全,推動社會組織中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全省登記注冊志愿者人數占城鎮常住人口比例超過15%,共有持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7.93萬人,社工機構1693個。近年來,省級累計投入福彩公益金1.8億元,用于購買公益服務項目,引導社會組織、社工機構等參與社會治理與服務。

社會力量真正發揮作用,要“聯”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動”起來才能取得實效。江蘇支持社會力量聯動參與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十三五”期間,社會組織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三區三州”對口支援、省內幫扶等項目5224個,累計投入資金22.1億元,受益人數超過600萬人。

“十四五”·奮楫揚帆啟新程

“十四五”時期,是江蘇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的重要時期,是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篇章的關鍵階段。邁向新征程,江蘇民政事業承擔新的使命、面臨新的任務、蘊含新的契機。全省民政系統將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民政工作的新內涵、新定位,以改革落實新任務,以創新抓住新機遇,以擔當創造新業績,不斷開拓高質量現代民政建設新境界。

以高水平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

突出民政工作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地位,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科學編制“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確保所提目標、所列舉措,既賦創新性、引領性,又具可行性、操作性。該規劃明確著力打造“人本民政”“法治民政”“協同民政”“智慧民政”的發展方向,設置了20項有代表性的主要發展指標,突出體現群眾需求、體現托底保障、體現攻堅克難。按照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規劃重點提出構建完善高質量基本民生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兒童福利服務體系、社會力量參與體系、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專項社會服務體系和現代民政支撐體系的“6+1”體系,以新藍圖引領新征程。

以高站位行動服務新發展格局

緊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篇章的時代背景,江蘇努力在服務中心、服務大局中貢獻民政力量。圍繞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全省民政系統將鞏固拓展脫貧致富奔小康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構建城鄉統籌、政策銜接、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兜底保障更加有力。圍繞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江蘇將著力從健全基層治理體系和城鄉社區服務體系發力,暢通規范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實現高效能治理的基層活力充分激發。圍繞實施積極人口政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省民政部門將持續深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統籌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推動地名、婚姻、殯葬等服務管理更加科學有效,實現高品質生活的社會服務更加多元。

以高標準落實展現更有力擔當

將美好藍圖變為生動現實,加強自身建設、狠抓工作落實是關鍵。江蘇突出黨建工作規范化引領,充分發揮全面從嚴治黨引領保障作用,推動黨建與民政業務互融共進。完善民政工作法治化保障,以推動民政立法進程為重點、提高民政執法水平為核心,依法全面履行職責,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解決問題。推動管理服務智慧化轉型,實施“智慧民政”三年行動計劃,促進民政服務更加便捷可及、政策落實更加高效精準、監督管理更加智能互聯。提升隊伍建設專業化水平,培育民政各類技能人才,統籌基層民政工作力量調配與培訓,夯實基層基礎,確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

奮斗不止,未來可期。江蘇民政人將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力以赴解民困紓民憂、察民情暖民心、匯民智聚民力,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在新征程上以“趕考”姿態書寫民生幸福新答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2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