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建英
“孺子牛獎”是民政部最高榮譽獎,由民政部向獲獎者頒發“孺子牛”獎杯。該獎項自1986年11月設立至今,共頒發14次,150人獲獎。其中,殯葬服務機構30人獲此殊榮。
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是對未來攻堅克難、篤定前行的殷殷囑托。邁向新的偉大征程,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在億萬中華兒女中引發強烈共鳴。
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路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殯葬領域的“孺子牛獎”獲得者如何以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動力,率先垂范踐行“三牛”精神?記者近日采訪了三位殯葬領域“孺子牛獎”獲得者,傾聽他們對“三牛”精神的理解認識,以及如何抓好“三牛”精神在殯葬領域的貫徹落實。
深刻領會“三牛”精神的時代內涵
采訪中,大家一致表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需要持續推進、不斷深化,要在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中,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堅守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進殯葬事業改革發展,汲取“三牛”精神,奮力書寫新時代殯葬事業改革創新答卷。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發自內心地認為,應該大力弘揚‘三牛’精神,立足崗位作貢獻、為民服務解難題、用心付出暖民心。”河北省邯鄲市殯儀館館長袁建軍表示,殯葬工作關乎每一個家庭,目前人民群眾對殯葬服務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作為殯葬服務管理機構,要學習領悟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深刻領會“三牛”精神的時代內涵,以“坐不住”的責任感和“等不得”的緊迫感,將為群眾提供更為人性化、精細化和更高質量的服務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載體,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繼續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奮勇前行,使各項殯葬政策和服務更有實效。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殯葬事業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新課題新考驗,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始終滿足群眾合理殯葬服務需求作為殯葬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賡續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實現守初心與踐使命同頻共振,在趕考新征程上行穩致遠。”說起把“三牛”精神融入黨史學習教育之中,在殯葬行業工作了17年的山西省大同市殯儀館館長馬建軍有著道不盡的掏心話。
“‘三牛’精神,不僅是一份期盼和囑托,更是一種激勵和要求。”在山東省濟南市殯儀館入殮師辛沙沙看來,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三牛”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勤勞奮進的象征。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學習領悟“七一”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深刻感悟“三牛”精神,應自覺加強黨史學習,實現思想政治有提升,先鋒模范有擔當,奮發有為破難題、攻堡壘、闖新路,以實干篤定前行,用真誠和無私詮釋殯葬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真正做到把群眾急難愁盼的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以“三牛”精神創造更輝煌成績
敢蹚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能開辟新的天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踐行“三牛”精神,凝聚前進力量,貴在落實、重在實干。
“殯葬工作關系群眾福祉,要把偉大的建黨精神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精神動力,不斷補齊殯葬設施短板,加強基本殯葬服務保障,確保‘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殯葬業務落實落地。”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如何結合工作實際更好地發揚“三牛”精神,便成為了袁建軍常思常想的問題。
袁建軍告訴記者,在殯葬服務工作一線,每天都需要面對喪屬,這意味著每天都要為喪屬提供更為人性化的優質服務,這看似平凡的每一天,就需要“孺子牛”一般的奉獻精神來支撐;環境優美、設施一流、服務人性、政策惠民,就需要有所創新,從提升殯葬服務質量每項工作中體現出的創新,這些是對“拓荒牛”精神的最好詮釋;邯鄲市殯儀館近年來加大資金投入、軟硬件都較之前有很大改觀,但艱苦奮斗的精神決不能減退,還要把更好地服務喪屬的責任扛在肩上,積極做好艱苦奮斗“老黃牛”。
“隨著殯葬改革工作不斷深入,鄉村振興中的殯葬移風易俗工作將面臨更多新情況新問題。但最關鍵的還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每一項考驗面前精準施策。”馬建軍說,力爭做為民服務的“孺子牛”、創新發展的“拓荒牛”、艱苦奮斗的“老黃牛”,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過有力度、有溫度、有速度的為民服務,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以“孺子牛”精神為民服務,打造殯葬精品服務,穩步推動全市殯葬事業改革與創新。
“從事殯葬工作,有著太多感動、感慨、感想和感悟,作為殯葬人真的不容易。接下來,自己會一如既往發揚民政‘孺子牛’精神,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體現在推進當前重點工作的具體實踐上,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轉觀念、轉方法、轉作風,提目標、提能力、提效能,抓實殯葬工作全過程閉環管理服務,辦好群眾身后事,滿足群眾‘逝有所安’基本民生需求。”馬建軍堅定自信地說。
“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升溫,‘三牛’精神是強大精神支柱。”作為殯葬服務領域模范代表,辛沙沙說自己有義務、有責任在殯葬領域弘揚“三牛”精神。在她看來,弘揚“老黃牛”精神,要以釘釘子精神,做好做細做精做優殯葬服務工作,逐步實現基本殯葬服務普惠化、均等化、長效化。傳承發揚“孺子牛”精神,要永葆為民初心、牢記愛民使命,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逝有所安”。
殯葬服務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關民心冷暖。對如何爭做“拓荒牛”,辛沙沙直言,殯葬工作具有獨特性,關涉深厚的殯葬文化和地域習俗,工作中要有敢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的思路,積極推進喪葬禮俗改革,倡導破陋俗、樹新風,真正把殯葬服務轉變成弘揚社會公德、傳承家庭美德的有效途徑,引導樹立正確殯葬觀、生死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