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雨點
民政作為保障基本民生的兜底部門,如何把救助政策主動送到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手中、把救助服務主動做到百姓的心坎上?近日,記者連線基層一線部門,記錄了其中的幾組鏡頭。這些來自基層的操作模式和經驗做法,既扎實有效又給人以深刻啟發。
鏡頭一 主動救助
“居委會干部不僅把我們一家三口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每月領取低保金1350元,還主動幫我家申請了臨時救助金1000元,民政干部真好啊!”江西省上高縣敖陽街道正陽社區困難居民鄔小連逢人便說,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3月,鄔小連丈夫因患肝硬化去世,家里負債十多萬元,鄔小連肢體殘疾四級,沒有穩定收入,兩個小孩還在讀書,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當社區網格員和居民小組長走訪發現她家的情況后,立即啟動主動救助程序,第一時間幫助她家申請了低保金、臨時救助金,確保了鄔小連一家的基本生活。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高縣民政局積極實施主動發現、主動救助工作。全縣17個鄉鎮(街)、212個村(居)委會建立主動發現網絡隊伍,對轄區內群眾的基本情況進行摸排,及時發現、收集、上報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困難群眾線索。建立社會救助綜合窗口,集成民政、教育、司法、醫保等20多個部門的40多項數據,設立救助信息比對數據庫,建立部門聯動快速響應機制,對因病、因災困難群眾實施快速救助。
“我們的社會救助工作已經實現了從過去在辦公室等困難群眾申請救助,到現在主動上門發現困難群眾并實施救助的轉變,今年全縣實施主動發現救助工作以來,為256戶415人困難群眾辦理了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其中臨時救助金共發放87.4萬元。”上高縣民政局工作人員盧陸軍說。
鏡頭二 主動服務
李輝(化名)一家4口住在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石碶街道石碶社區雅渡新村。2019年底,他因腦溢血導致肢體一級殘疾,生活無法自理,妻子只能偶爾打點零工,家中還有2個孩子要撫養,家境十分困難。區民政局工作人員鄭豪在救助對象名單比對過程中發現了李輝的情況,幫助他申請了重殘單人戶低保,并給予臨時救助,各類救助金合計約8.2萬元。有了這些補貼,李輝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目前,為了防止李輝家庭返貧,區民政局利用“鏈上”智慧救助服務聯合體為李輝鏈接各類資源,如聯系康復醫生上門傳授居家康復療法,為其家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還通過兒童主任和“童舟共濟”困境兒童成長項目,從學習、人際交往、生活等方面給予李輝的孩子幫助。
“我們借助數智賦能,從傳統的人工排摸,轉變為主動發現,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智慧救助支撐能力,實現救助服務全量、全時、全域感知。”海曙區社會救助科工作人員韓藝說。
近年來,海曙區民政局不斷強化社會救助大數據應用,通過省大救助平臺“救助比對”,篩查可能符合支出型貧困、重病重殘單人戶低保的救助對象,做到精準識貧。建立多維度貧困評估指標體系,將經濟、健康、教育、居住、就業、社會參與6個維度細化為家庭財產收入、成員結構、健康狀況、就業能力和態度、家庭期望值、社會地位、交往能力等20個子項,由專業社工機構對困難家庭境況和救助需求進行科學調查和綜合評估,為精準救助提供有力支撐。
為完善困難群眾“服務保障鏈”,確保優質服務資源直達困難群眾,海曙區打造智慧救助服務聯合體,鏈接近3000家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居民互助類社會組織,與區域內養老機構、衛生醫療機構等服務資源聯動,幫助救助對象建立社會支持網絡。
鏡頭三 主動預防
近日,在江蘇省張家港市社會救助管理平臺上,一條關于“錦豐鎮退休困難人員麥曉曉(化名)醫療自付費用超額”的預警信息,引起了民政工作人員的注意。根據因病致貧預警信息顯示,在冊低收入對象麥曉曉本年度累計住院自付醫療費用已達到6000元,張家港市民政局工作人員立刻將此預警轉所在鄉鎮,當天即對麥曉曉進行了走訪。經了解,麥曉曉為城保退休人員,單身,患有阻塞性肺氣腫、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伴感染等疾病,無勞動能力,經常需要住院藥物治療,預警情況屬實。民政局當即對其開展醫療費用支出型低收入家庭生活補貼幫扶,從4月起,連續6個月每月發放500元生活補助金,幫助她順利渡過了難關。
“我還沒來得及將我的情況告知,民政局就找到了我,給了我生活補助金,及時幫我解決了困難,太意外了,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麥曉曉激動地說。
今年以來,張家港市民政局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方式,線上,在張家港市社會救助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搭建全市基本生活高風險家庭預警模塊,通過技術手段識別并救助困難群體中的“沉默少數”。線下,建立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工作隊伍,構建以市、鎮(區)、村(社區)社會救助工作人員、全科社工、網格員為基礎,特殊困難群體主管部門、社會組織及專業社工、熱心群眾廣泛參與的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工作網絡,及時發現潛在困難人群,再由專業救助工作人員介入,上門評估需求、匹配政策、鏈接資源,變事后救助為事前干預,有效緩解了全市低保、低邊、特困、低收入及其他相對貧困人群的生活困難,極大提升了困難群眾救助效率。
“截至目前,我們通過平臺發出因病致貧預警信息352人次,發放基本生活補助金76.95萬元。線下主動發現困難群眾3戶7人,分別納入低保、困難兒童和臨時救助范疇,通過精準施策兜牢民生底線。”張家港市民政局副局長馬筱宇這樣介紹。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