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在建設先行示范區中豎起民生幸福標桿

時間:2020-08-2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廖遠飛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深圳民政系統將繼續發揚40年來服務和保障特區民生的奮斗精神,勇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在建設先行示范區的非凡進程中,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標桿。

  明確“老有頤養”嶄新目標,提升幸福濃度

  相對于“老有所養”,深圳確立了“老有頤養”的目標,對養老服務的理念、模式、標準、機制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0年來,深圳養老服務政策從“碎片化”發展到“體系化”,養老服務設施從零星布局轉換為規模發展,養老服務模式從政府兜底保障推進到社會多元供給,養老服務隊伍從能力不足轉變為專業發展,養老科技應用從局部探索升級為整體布局,老年人福利保障從特定人群擴展為適度普惠。這些成就的取得,為深圳打造“老有頤養”民生幸福標桿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老有頤養”正在深入推進。2020年7月,深圳市政府印發《深圳市構建高水平“1336”養老服務體系實施方案(2020-2025年)》,明確了未來5年養老工作的路線圖、施工圖、時間表。將通過實施17項工程、67個項目,全力推進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具有深圳特色的高水平“1336”養老服務體系。

  為了落實“老有頤養”,今年深圳民政將重點推進以下工作:建設智慧養老服務管理平臺,推進居家社區幸福康養惠民工程,為不少于450戶戶籍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建設10家街道級示范性長者服務中心,發放集居家養老服務券、高齡津貼、長者助餐優惠、敬老優待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養老頤年卡。推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養老人才培養“1+4”文件、高齡津貼無感申辦管理辦法等,同時將推動發布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工資薪酬指導價。

  與此同時,民政部門還積極推動養老產業助力經濟增長。前不久,深圳市民政局聯合10個部門出臺措施清單,推出了51條養老服務投資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投資養老產業發展,特別是鼓勵企業在生命健康、老年人可穿戴設備、照護康復產品和智能照護平臺等領域積極創新,推動養老產業發展成為深圳新的經濟增長點。

  構建高水平社會救助體系,提升城市溫度

  深圳市秉承“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幫盡幫”的救助幫扶工作理念,經過40年實踐與探索,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為基礎,以臨時救助為補充,與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救助相配套,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的社會救助體系。

  在困難群眾救助方面,目前深圳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是每人每月1250元,屬全國最高水平,并建立了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的臨時價格補貼機制。對于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臨時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有關部門還提供應急性、過渡性救助。

  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方面,在做好基本生活照料的同時,充分運用互聯網、DNA比對、人臉識別等新技術新手段,努力為流浪乞討人員尋親并幫助其回歸家庭。

  在兒童關愛服務方面,市、區兩級均成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構建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兒童關愛服務網絡,全市74個街道均配有一名兒童督導員,810個社區均配備有兒童主任。組織基層兒童工作隊伍每年至少培訓一次,實現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培訓全覆蓋。

  廣聚社會力量參與“弱有眾扶”,提升文明高度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不僅需要物質文明高度發達,還需要精神文明先行示范。“弱有眾扶”是一個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志。社會對待弱者的態度,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一把標尺。一個城市只有當擁有大量愿意不計回報地服務弱者的社會群體時,才可能是高度文明的城市。

  近年來,深圳民政積極引導和推動慈善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對弱勢群體進行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社會支持;倡導和支持慈善組織、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設立專項基金或提供相關資源,為困難群眾、弱勢群體提供助學、助醫、就業技能培訓等關愛服務。 “勞務工關愛基金”“雛鷹展翅”兩個慈善救助品牌項目,累計救助困難來深勞務工近1.9萬人、發放資助款2.577億元,為6841名生活困難大學生提供了2044萬元資助金,這兩個項目也因此獲得“中華慈善獎”。

  深圳民政將引導專業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在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職責的同時,大力推動社會救助從單一的現金救助、物質救助向物質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導、能力提升和社會融入相結合的綜合救助轉變,進而實現從生存型向預防、生存、發展全過程干預模式轉變。

  深圳將深入推進公益慈善、社會工作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依法治理、制度完善、作用顯著、管理規范、健康有序、具有深圳特色的現代公益慈善體系,建立健全與國際接軌、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深圳特色的現代社會工作制度,更好發揮公益慈善和社會工作在幫扶困難群體、促進社會和諧、引領社會風尚、提升城市文明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努力打造“慈善之城”“關愛之城”“志愿之城”升級版。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2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