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又到“七夕”,看到這場金婚典禮,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句古詩: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牽手50年,相伴50年。50年前,老人們大多沒有舉辦過結婚儀式。50年后的“七夕”,這場金婚典禮彌補了很多人的遺憾,也會成為他們未來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
我的姥姥姥爺,結婚72年。回想當年的婚禮,三對身著普通衣服的新人被大家簇擁著,喝個交杯酒、拍張大合照,就算結束了,留給他們的只是一張泛黃的集體照。
他倆金婚時,作為晚輩,我們也為他們拍了人生第一張婚紗照,辦了一場金婚典禮。姥姥嘴里說著:“不用,不用,都這么大年紀了,拍它干嗎?”身體卻很誠實地跟著我們去了照相館。
我們跑前跑后選婚紗、選禮服,姥姥姥爺就坐在那里東張西望。
姥爺不愛說話,有自己的小世界,常常坐在灑滿陽光的書桌前讀書。第一次穿上黑色的燕尾服,他顯得很拘謹,隨著攝影師的擺弄,手不知道怎么放,腳踩在哪兒都覺得不對,只是笑瞇瞇的一個勁兒地點頭:“哦,哦。”
姥姥平時很能干,里里外外說一不二,這時也顯得有些局促,“口紅太艷了”“粉別太多”“這件婚紗行嗎”……攝影師告訴她:“老人家,你今天是最美的。放心吧,照出來效果肯定好。”姥姥坐在那里笑了。
照片洗出來果然是美的,姥姥姥爺的笑容略帶一絲靦腆,淡淡的皺紋透露出滿滿的幸福。
所謂典禮,其實就是我們全家人的聚會,姥姥姥爺有5個孩子,5組家庭排著隊給二老送祝福。后來,姥姥悄悄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穿婚紗,也彌補了她之前的遺憾。
70周年鉆石婚時,我們又為他們拍了一組全新的婚紗照,這次姥姥姥爺駕輕就熟,攝影師在一旁直感慨:“真難得,年紀這么大了,身體還這么好。你們子女也孝順,還想著給老人留個紀念。”
這次的典禮仍舊是全家人的聚會,只不過多了幾個小朋友,四世同堂、子孫繞膝的場景羨煞旁人。
如今,姥姥時常拿出兩組照片,跟重孫子孫女講,這是哪年拍的,那是哪年照的,當時都發生了什么,小孩子們似懂非懂地在旁聽著。那時候的姥姥渾身上下散發著幸福的光。
記得演員黃磊談到參加朋友女兒的婚禮時說過關于儀式感的話:“我有兩個女兒,我也經常幻想這個畫面,但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
什么是儀式感呢?《小王子》中狐貍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知道,當姥姥穿上婚紗,那個時刻是與眾不同的,大家都知道她被愛著,她幸福著;當她翻看婚紗照,回味當時的甜蜜時,她是幸福的、滿足的;當看到上文照片中15對金婚老人互喂蛋糕,笑得甜蜜時,你會知道他們互相愛著,他們是幸福的。
生活需要儀式感。只要有心,什么時候都不遲。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