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祝 闖
2586位心理援助志愿者,24小時輪班堅守132部電話,隨時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今年1月,黑龍江出現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全省按照風險等級啟動嚴格防控措施。為了舒緩群眾的心理壓力,滿足部分特殊群眾的心理需求,省民政廳接連印發兩個通知,指導各地民政部門和各有關服務機構有序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援助服務。其中,省民政廳、佳木斯市民政局聯合佳木斯市心理學會開展的“今春與你同渡”線上心理援助服務,包括網絡專題心理輔導和熱線咨詢兩種形式。服務對象為省內因疫情原因而產生不良情緒和需要心理疏導、心理支持的疫情防控人員、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的民政服務對象和社會群眾。
截至目前,本次全省范圍的線上心理援助活動已經提供服務近十萬人次。
確診的她不害怕了
“為什么是我,那么多的人為什么只有我感染了!”被隔離了兩天兩夜的大學生小麗,在第三天得知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
“呼吸越發急促、額頭冒著汗珠,兩行眼淚不停地往下流。我才20歲,以后怎么辦?我的家人誰來照顧?”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小麗依然難以釋懷。她說,當時非常焦慮、恐懼,胸口像壓了一塊巨石。
無助之際,她嘗試添加心理援助志愿者麻連紅的微信,微信很快就添加成功,但小麗卻一言未發。
當晚夜里12點剛過,小麗終于下定決心與麻連紅進行微信語音通話。
“我被確診了,腦子里一團亂麻,萬一治不好怎么辦,我還這么年輕?!毙←愡吙捱呎f。麻連紅耐心地傾聽著小麗的訴說,走進書房,打開臺燈,邊記邊說:“小麗啊,你好。我知道你現在很委屈也很難過。既然很壓抑,那今晚你就和我痛快地哭一場吧?!?/span>
小麗泣不成聲,麻連紅安慰道:“在疫情這樣的災難面前,人類都害怕,都會有恐懼的心理,出現焦慮的表現,這很正常。但你是否關注過這次疫情的治愈率?新聞上說咱們省已經有不少確診患者治愈出院了……”
不停的安撫使小麗逐漸平靜下來。麻連紅繼續鼓勵小麗說:“你剛20歲非常年輕,醫生都說了,抵御病毒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那我該怎么提高免疫力呢?”小麗這一追問,讓麻連紅感到小麗的心理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她進一步引導道:“除了配合必要的治療以外,你要保障充足的睡眠、規律作息、適當運動……”
“我可以和同學視頻通話一起做瑜伽!”
“對啊,你還可以和家人保持聯系,多聊聊天?!?/span>
“嗯,我還可以……”
近一個小時的電話陪伴,小麗幾近崩潰的心情終于逐漸平復,她告訴麻連紅,現在心里踏實多了,已經連著兩個晚上都睡不著,現在忽然有了睡意。
電話掛斷的那一刻,小麗房間里的燈光暗了;而麻連紅的臺燈還亮著,她要繼續整理談話記錄、做小結。
“其實來電者才是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專家。”麻連紅告訴記者,“心理援助服務就是幫助來電者找到自己心理問題的癥結,通過專業引導幫助其解開心里的結,自己走出來?!?/span>
麻連紅在2020年參加過援助武漢心理志愿服務。在她看來,心理援助志愿者就像一個橋梁建造師,幫心理失衡的服務對象架起一座回歸理性情緒的橋。
隔離的他生活規律了
因為與新冠肺炎患者有過接觸,41歲的王先生在居家隔離的第三天開始變得焦慮。面對鏡子里頹廢的自己,心里越發煩躁,看什么都不順眼,開始摔東西。察覺自己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一天夜里11點50分,王先生撥通了“今春與你同渡”心理援助服務咨詢電話,聯系到了心理援助志愿者史力。
“我不想活了!”沒等史力開口,王先生一股腦說出了自己的近況,“剛開始沒啥事,每天該干啥干啥,可從第三天開始,手機一玩就是半天,困了就睡覺,餓了就吃東西,一天到晚想干啥就干啥,感覺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別著急,慢慢說,你還發現自己有什么變化。”史力耐心傾聽王先生的來電,細致做著記錄。就在王先生語氣漸漸平靜下來的時候,突然又激動起來,“我不想活了!”
王先生情緒不穩定,史力盡量和他聊些輕松的話題,回憶過去美好的事情。在進一步的溝通中,史力憑專業感覺,王先生的輕生想法并非偶然。
從一開始來電,史力就對王先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著評估,他判斷王先生之前疑似患有心理疾病,這次隔離導致舊病復發,間歇性情緒失控,心理評估屬于低風險水平。雖然嘴上喊著輕生,但只是為了宣泄一下情緒。
為了緩解王先生的心理焦慮,史力對他進行了專門的心理輔導。
“你現在有家庭、有事業,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等疫情過去,都會回歸正?!苯涍^一番勸說,王先生的情緒逐漸平穩,史力接著又說,“我建議你給自己定個小目標?!?/span>
“小目標!什么小目標?”
“很簡單,規律作息。”史力用輕松的語氣告訴王先生,“你可以把白天的作息時間調整到和上班時一樣,按時起床、按計劃開展工作、定時吃飯,晚上則要安排一些娛樂活動,并且要多和家人溝通,多聊天,睡得不能太晚……”
聽完史力的建議,王先生表示贊同,還追問了幾個關于 “小目標”的細節問題。在通話的最后,王先生說:“我得列個表,把這些日程都寫上去,完成一項就打個對鉤。”心結解開了,王先生愉快地和史力道別后掛斷了電話。
“這次疫情采取了嚴格的隔離管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而隔離也成為了不少人心理問題觸發的‘扳機點’。如果在此刻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就能幫助像王先生這樣的人盡快調整情緒,化解心理危機?!笔妨﹂L期從事心理研究工作,對隔離期間的心理問題有著一個專業人員的觀察和思考。
工作中的她心情舒暢了
“有的工作人員辭職了,工作攤到我們在職人員的身上了……老人不聽勸還不配合管理,我現在壓力很大?!饼R齊哈爾市一家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訴說自己的苦衷時,她情緒激動,說著說著就哭了。
“別著急,慢慢說,我在聽?!蓖高^抽泣聲,心理志愿者范秀麗判斷對方一定勞累很久了,她一邊安慰,一邊計劃著心理疏導方案。
“我先不說了,還有工作等著我處理呢?!眮黼娬哒f著就要掛斷電話,范秀麗趕緊補充了一句:“我的手機號就是微信號,你可以加我微信,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聯系我?!?/span>
電話掛斷不久,范秀麗的微信收到了名為“小樹”的添加好友申請。
“養老機構采取封閉管理,是政府和機構對老人負責的表現。老人歲數大了,抵抗力不比年輕人,萬一傳染了可就麻煩大了,你們也害怕出現這樣的情況吧?!痹谖⑿帕奶熘?,范秀麗表達了對于疫情期間養老機構采取相應措施的理解,同時為了給“小樹”減壓,她鼓勵“小樹”說:“封閉管理以后工作內容肯定比過去多了,你的責任心很強,感覺到的壓力會更大。但是疫情終將會過去,而且每個人、每個單位防疫做得越好,疫情就會越快結束。如果你現在有想做的事而因為疫情耽誤了,那可以先把事情記下來,等解封了就抓緊去實現它。”
你有來言我有去語,類似朋友間聊天的微信溝通讓“小樹”變得平靜,發來的信息也逐漸從消沉變得積極了。在聊天中,范秀麗得知“小樹”遇到的情況并非個例,為此,她和她所在的機構一邊積極參與志愿心理咨詢服務,一邊著手為“小樹”這樣的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群體提供更多幫助。他們專門設計了以養老院老年人情緒管理為主題的心理輔導網絡直播課。
2月18日,《養老院老年人情緒管理》專題講座網絡直播如期進行,佳木斯市圓夢社會服務中心的心理咨詢師郜千雅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講解分析了老人和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心理情緒變化的規律,并且結合案例對老人常見的不合理情緒進行了剖析。當時有492人在線觀看,評論留言343條。這場網絡直播講座讓老人和工作人員對彼此都有了新的認識。
范秀麗說,從1月31日到2月25日,在黑龍江省民政廳的指導下,已經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了10場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內容除了關愛養老院老人,還涵蓋調節家庭關系、就地過好年、緩解社區網格員壓力等10個方面的內容。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