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安徽答卷

時間:2020-06-0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蘇天真

  “金寨山水秀,大灣村換新裝;山高水長千萬里,迎來百花香……”每天,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都會響起這首村民們都非常熟悉的《情懷大灣》。“這首歌唱出了我們大灣村嶄新的面貌。”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余靜說。

  大灣村更多的風景在歌聲之外。比如,撐起扶貧幫困新支點的茶產業。

  4月的大灣村,青山綠水環抱,白云山霧繚繞,小樓錯落有致,春色溢滿田間地頭。

  大灣茶場的茶葉炒制車間,機器轟鳴,老遠就能聞到濃濃的茶香,葉廣平是該車間里的技術人員,每天收購來的茶青都要經過她的炒制。

  從過去的年收入三四千元,到如今的4萬元,在葉廣平看來,這不僅僅改善了生活,也讓自己對未來有了盼頭。“過去有力氣都沒地方使,現在有了茶場,我們靠力氣賺錢,越來越有干勁,生活也更有奔頭。”

  脫貧攻堅幸福來。對葉廣平是這樣,對安徽全省更是如此。

  脫貧出列夢終圓

  大灣村曾是金寨縣71個重點貧困村之一,2014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2戶707人,貧困發生率一度超過20%。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大灣村,深情寄語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四年來,大灣村把總書記的關心關懷化作巨大干勁,讓原本不為外人知曉的偏僻山村,一度成為“網紅村”。

  這樣的生動事例,在安徽各地的脫貧攻堅戰場上隨處可見。

  截至今年4月29日,隨著9個縣(區)宣布退出貧困序列,安徽省31個貧困縣(市、區)全部摘帽,基本擺脫區域性整體貧困。

  安徽省是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省份,涉及16個省轄市、70個縣(市、區),其中國家級貧困縣20個、省級貧困縣11個,2014年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村3000個,貧困戶188萬戶484萬人,貧困發生率9.1%。

  經過多年努力,2018年,全省4個縣(區)實現首批“摘帽”。2019年,包括10個國家級貧困縣(市、區)在內的18個貧困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緊接著,2020年,最后一批9個貧困縣(區)甩掉窮帽子,至此,安徽31個貧困縣(市、區)全部實現“摘帽”。

  目前,安徽全省98%的貧困人口已實現脫貧,絕大多數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群眾徹底告別了窮鄉僻壤,迎來嶄新的幸福生活。

  斷掉窮根興產業

  2月28日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在阜陽市潁州區三塔集鎮,由鎮下派的專業技術人員開始給家庭有機農場負責人倪長松傳授辣椒種植技術。為了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當地政府除提供專業指導外,還主動對接農業經營主體、帶動龍頭企業,在土地流轉、用人務工、對接銷售上提供服務。

  “縣鄉幫扶力度很大,我對這一塊充滿信心,能帶動大家一塊來發展辣椒種植。”倪長松說。現如今倪長松的蔬菜種植基地已發展到260畝,年產值達100多萬元。為周邊5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并帶動47名貧困戶實現脫貧。

  “搞這個產業,只要你肯干活,就有收益,到秋后收入幾千塊錢不成問題。”在這務工的三塔集鎮貧困戶劉玉賢說。

  斷窮根就要興產業。在潁東區正午鎮,水果產業挑起了產業扶貧的大梁。復工復產以來,貧困戶蔣祥萍一直在大棚油桃種植基地里務工,給油桃除草、剪枝、施肥。

  “大棚建好以后,我一年四季都有活。而且離家很近,既照顧孩子上學、也能料理家務農活。”蔣祥萍說。

  阜陽市海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麗介紹,該基地流轉土地1000多畝,年產油桃4千萬斤,年收入在2千萬元左右,旺季務工人員超過200人,其中貧困戶有40多人。

  目前,該鎮特色種植產業項目已經覆蓋所有村。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有效帶動600多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是關鍵,只有把產業扶起來、扎牢靠,把貧困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才能穩定增加收入,有效防止返貧風險的發生。”鎮黨委副書記史云海說。

  產業落地生根,脫貧致富步伐加快。今年阜陽市計劃實施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到戶項目10.7萬個、到村項目549個,確保順利實現剩余24710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已脫貧人口絕不返貧。

  奮力打贏返貧保衛戰

  “吳明良先生,您好!信息收到了吧,請問您現在已經在磯灘鄉洪墩同樂環保袋扶貧車間再就業了吧……”連日來,在池州市石臺縣就業服務中心,電話接二連三地撥出。

  “既要及時了解各個企業扶貧車間的崗位數量和經營情況,又要隨時掌握貧困戶的就業動向,我們時刻都在努力實現扶貧車間用工需求和貧困戶就業意向的無縫對接,及時做好人員和崗位之間的調配,確保貧困戶就業務工無斷點,從而讓失業返貧畫上‘句號’。”石臺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余剛說,疫情期間,縣人社局累計幫助扶貧車間招工543人,其中貧困戶231人,為促進扶貧車間復工復產提供用工支持,并確保無貧困戶失業返貧現象的出現。

  據悉,目前安徽尚有脫貧監測戶1.99萬戶5.32萬人,邊緣戶6萬戶16.56萬人,兩類群體總量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規模的4.5%,低于國家確定的比例。

  “要堅持把防止致貧返貧擺在當前工作重要位置,做好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切實提高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決防止產生新的致貧返貧人口。”省扶貧辦負責人說,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提前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

  日前,安徽制定《關于防止返貧致貧加強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的意見》,著力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建立脫貧人口分類管理系統、返貧預警監測系統、邊緣人口監測管理系統,及時強化臨時救助,有針對性地幫助增加家庭收入、優化收入結構,加強兜底保障,為鞏固脫貧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今天,安徽交出的是一張一諾千金的脫貧答卷,是一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

  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脫貧質量明顯提升。由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484萬人降至2019年底的8.7萬人,年均脫貧人數超過80萬人。

  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時的9.1%降至2019年底的0.16%,年均下降1.49個百分點。

  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集體經濟收入由2013年底的0.53億元,增長到2019年底的6.72億元,村民平均經濟收入由1.76萬元增長到22.4萬元,增長12.72倍。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底的6787.5元增至2019年的13485元,年均增幅12.1%,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底的2132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0690元、年均增幅30.8%。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