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構建治理新生態 打造生活共同體
——山東省鄒城市唐村鎮提升鄉村治理水平見聞

時間:2020-09-2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趙曉明 通訊員 張為科

  “詩情畫意筆下生,小庭春院入畫來。”近日,山東省鄒城市唐村鎮舉辦“秀庭院 美家園”最美庭院擂臺賽。擂臺賽上,村民秀出了一張張庭院的照片,花木草石皆用心,每一處都是風景。一方方庭院,在村民心里勝過詩和遠方。

  唐村鎮是省級文明鎮,在推進鄉村治理工作中,以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為突破口,以群眾需求為落腳點,以組織群眾為抓手,樹立了文明鄉風,提高了鄉村治理的水平。

  厚植家風民風,文化融入生活

  走在唐村鎮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在社區還是村莊,家家戶戶門口掛著一個精致的小木牌,上面用醒目字體寫著家風家訓。“永言孝思,思孝維則。”這是西顏村孔丹丹家的家訓,四世同堂的家里,孝親敬老,妻賢子孝,一家人從沒有紅過臉、吵過架,過得其樂融融,他們的家訓也成了街坊鄰居教育子女的樣板。

  “門風正了,村風也就正了;村風正了,人心也就正了。”談起家風,西顏村黨支部書記李作猛如是說。

  近年來,唐村鎮立足本土,尋求文化基因,厚植家風民風。從2014年起,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家風家訓收集、整理、宣傳、教育活動。由村“兩委”牽頭,走街串戶收集整理家風家訓,并在各村文化廣場進行宣傳展示。目前,唐村鎮近5000戶群眾在家門口掛上了自己的家風家訓,實現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家風家訓成為了唐村人的一塊文明招牌。

  在唐村鎮文化廣場,每逢周末,總會看到30余位文藝愛好者組成的興村說唱團,吹拉彈唱,自編自導,把新時代、新農村、新生活的故事演繹得活靈活現。“編的詞都是咱老百姓身邊實實在在的事,真唱到咱老百姓心坎兒里去了。”唐村鎮王爐村村民王昭俊說。

  興村說唱團里,年齡最大的團員已經82歲了,每到傳統節日或農閑時節,百姓舞臺上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通過興村說唱團,一件件好政策變得生動鮮活,黨的關懷、新風良俗、好人好事在老百姓之間口耳相傳。

  為了推動傳統文化走進鄉村,唐村鎮每周五開辦“興村講堂”,持續提升鎮村干部服務意識和能力,每周末面向廣大群眾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建立了馬莊記憶小院等8個青少年成長基地,每周六、日組織中小學生進基地學習,通過開展閱讀、文體、科普以及戶外游戲、拓展訓練、勞動實踐教育等形式,累計參與中小學生近2萬人次。

  倡導民事民辦,文明浸潤心田

  金秋時節,在王爐村村委會,村里正為2名大學新生舉行歡送會。通過利用村里群眾自發捐助的鄰里互助金,給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大學生們準備了夢想基金,讓他們夢想起航。“看著以前領取夢想基金的大學生,感到非常羨慕,一直激勵著我好好學習,讓我砥礪前行。”今年成功考取山東理工大學的王德成告訴記者。

  “鄰里互助互相關愛,也讓我們王爐村的村民關系更加和諧。”說起鄰里互助,王爐村黨支部書記王德普自信滿滿。據他介紹,不同于向社會公開募捐的慈善組織,王爐村成立了全市首個鄉村鄰里互助金,用于村內的鄰里互助,奉獻愛心的也都是在村居住的村民和熱心人士。鄰里互助金進一步拓寬了為民服務渠道,樹立了鄰里和諧新風,有效提升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今年端午,唐村鎮65歲以上的老人們聚集在一起,享用“敬老幸福餐”。這已經是該鎮第四年舉辦端午敬老活動,村黨員干部靠前服務,現場向老人們宣講惠民政策、介紹村莊變化、回答老人關切。全鎮3962名老人中,參加的有3515人,參與率達到了88.7%,“敬老幸福餐”已然成了唐村人的一個幸福念想。

  據唐村鎮黨委書記張洪巖介紹,唐村鎮活化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理念,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創新推行了鄰里互助工作機制,建立起鎮、村、街、戶四級聯動的組織體系。群眾成立鄰里互助隊,守望相助、文明互促,將服務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目前,唐村鎮29個村居均建立了鄰里互助服務中心,600多名村民加入鄰里互助隊,開展清潔家園、村民說事、勤學課堂、愛心護童等服務活動420多次,將服務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形成了文明互促、平安互守、矛盾互解、困難互幫、鄰里互助的良好局面。

  推動共治共享,治理化解煩心事

  近日,以“最美唐村人,舞動新時代”為主題的唐村鎮第六屆廣場舞大賽暨“最美唐村人”頒獎典禮在唐村夢想小鎮廣場舉行,11支參賽隊伍共100余名隊員登臺亮相。比賽期間,為20名“最美唐村人”獲獎代表公開頒獎。通過挖掘身邊的好人善舉和道德閃光點,傳播了鄉村正能量,為建設文明富美唐村提供了精神動力。

  80后包街黨員潘玉海此次獲評“最美唐村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潘玉海第一時間主動到村報到,無論是卡點值班、消毒消殺,還是代購物資、捐款捐物,到處都有他的身影,村民也紛紛為他點贊。

  河頭村老支書孔德付也是“最美唐村人”之一。退休后,孔德付并沒有只享受悠閑的生活,而是參與了興村參事會,為村集體盡心出謀,為老百姓舒眉解憂。在移風易俗工作中,更是和村“兩委”成員一起入戶溝通。“老支書熱心參與鄰里矛盾糾紛化解,善于抓住重點,擊中矛盾的關鍵,處理事情既合情又合法,大家都很信服。”河頭村村民孔召學說。

  據唐村鎮黨委副書記饒志茹介紹,在鄉村治理工作中,唐村鎮各村成立了興村參事會,建立了與群眾日常談、與村干部月懇談、社區雙月談、鎮黨委季度談、重要事項及時談的興村懇談制度,分層次開展懇談50余次。針對群眾集中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4年來輔助完成民生項目279項。

  為進一步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唐村鎮創新推行了“鄰里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把老百姓的需要作為工作出發點,由包街黨員和鄰里互助隊員“吹哨”,包括解決群眾訴求的“求助哨”,集合群眾開展互助的“沖鋒哨”,交流分享經驗做法的“宣傳哨”。

  小麥即將進入灌溉期,唐村鎮西顏村有群眾反映村南麥地由于管道老化澆不上水,包街黨員齊如松了解情況后立即“吹哨”,村“兩委”班子帶頭解決,共修理管道1470米,保障了群眾灌溉需求。“把村民的‘小事看大、遠事看近、實事辦好’,實實在在解決好居民的瑣事、難事、煩心事。”齊如松這樣說道。

  饒志茹告訴記者,“吹哨”后,鎮、村、街、戶各個層級立即響應報到,包括解決問題立即報到、發現問題主動報到、日常懇談情感報到,實現了服務群眾理念由“自上而下”轉變為“自下而上”,進一步完善了全鎮各類服務群眾事項收集、研判、化解、督辦的閉環機制,確保群眾身邊的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2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