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莫冠婷 劉 鋼
81歲的特困老人陳其玉,話里話外表達著對自己生活現狀的滿足和對國家好政策的感激:“國家對我照顧得真不賴,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人幫、有人管,還住上新房子了,我打心眼里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
陳其玉是廣東省新豐縣豐城街道紫城村居民,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義務人,生活困苦,長期住在臟亂的、破舊的泥磚房里。“以前因為屋里臟,沒有人愿意接近我。”陳其玉說。
2016年,廣東省民政廳開展的定點扶貧讓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當廣東省民政廳駐村扶貧干部第一次到陳其玉家,只見老人蓬頭垢面、情緒低落。了解老人的真實情況后,工作隊積極協調、申請,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扶貧政策,納入特困救助供養范圍。
2017年,工作隊又爭取4萬元危房改造資金,幫助老人新建了住房,還發動村干部、社工、志愿者幫他整理衣物、清理房間、收拾院子,使陳其玉家煥然一新。
說起目前的生活,陳其玉老人翻出存折,算了一筆賬:目前,自己每月能領取852元的特困人員生活保障金,170元的養老保險金;每年能領取1440元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金,740元由當地民政部門發放的基本生活保障金;每年能獲得1000多元的資產扶貧項目分紅;每年還能收到省民政廳、慈善機構、社會組織的慰問物資及慰問金約4000多元。此外,駐村扶貧工作隊還全額資助他購買了基本醫療保險和“銀齡安康”老人意外傷害險,生病住院基本全額報銷。
“各項加起來,我現在每年能有2萬多元的收入,感覺很富裕,不僅沒有后顧之憂,還能有尊嚴地生活。” 陳其玉說。2019年10月,老人實現了脫貧。如今,他每天穿得干干凈凈,精神矍鑠,臉上透露著滿足與幸福。
工作隊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與當地民政部門一起研究,將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服務與社工服務緊密結合,請專業社工為像陳其玉這樣的老人提供專業服務。
2018年11月,經過評估,陳其玉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級被認定為“全自理”。工作隊安排陳其玉的弟媳羅陽水為他提供日常照料服務;安排扶貧工作隊員姚志超、社工陳秀嫦每周上門探訪,陪他拉家常,教他使用工作隊送去的電視機和洗衣機,幫他洗衣服,定期請來理發師給他理發、刮胡子,及時協調解決老人的實際困難。陳其玉老人就此過上了“平日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的新生活。
紫城村是廣東省民政廳的定點扶貧村。據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4月起,省民政廳派出駐村工作隊到紫城村開展定點扶貧工作,累計投入資金2100萬元,開展精準扶貧項目63個。經過幫扶,紫城村的貧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基層治理能力明顯提升。2019年,已完成相對貧困村退出縣級、市級核查,全村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退出,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