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關愛保護困境兒童,摸清底數是前提。為了找見那些暫未進入關愛保障視野的困境兒童,為他們健康成長護航,民政人一直在努力。2020年,江蘇省委常委會將“排查解決重病重殘困境兒童保障不到位問題”列入全省工作要點,省民政廳專門在泰州等市開展困境兒童精準排查和保障試點,要求主動發現、精準保障。經過先行先試,泰州市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歷時近一年,泰州準確掌握了在冊困境兒童總數為10367人,新增4319名困境兒童,困境兒童保障不全面、不到位問題得到根本扭轉。泰州的精準排查和保障工作是怎么開展的?記者深入泰州市城鄉社區一探究竟。
三步排查:變被動受理為主動發現
今年6月,泰州下屬的興化市進行新一輪困境兒童精準排查,經過與衛健等部門大數據比對篩選,發現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小靜(文中困境兒童均為化名)。興化市民政局通過跨部門信息聯動機制接到預警后,立即啟動快速救助,組織人員上門探訪。
“她父母都是艾滋病患者,母親已經去世,父親也不管她。孩子都10歲了,還要上學,我們不想讓別人知道孩子得這病。”小靜的奶奶說。小靜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老兩口收入微薄,但顧及孩子的心理健康,寧愿生活艱辛也不愿申請救助。
“艾滋病患兒要按社會散居孤兒標準進行救助。小靜情況特殊,我們特事特辦,由疾控中心和民政局兩家單位蓋章確認后,僅用兩天便完成了全部審批流程。”興化市民政局副局長劉祥裕表示。
2019年,泰州市建立由分管副市長為召集人、23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困境兒童保障聯席會議制度。各縣(市、區)均把困境兒童精準排查和保障列為“一把手工程”,全面部署、統一行動,總結形成了 “三步工作法”。
第一步,通過與殘聯、醫保、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門大數據比對,建立完善日推送、周分析、月研判、季動態、年匯總工作機制,各部門及時向民政部門推送監測到的潛在風險兒童信息。比如,殘聯和醫保局當發現評殘的兒童和醫療自負費用超過2萬元的兒童時,就會及時將信息推送給民政部門。
第二步,將鎮(街)劃分為若干片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專業的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與縣級民政部門及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網格員混合編組,針對6大類55小類致困情形,上門對轄區內兒童進行拉網式排查。目前,泰州全市98名鄉鎮兒童督導員、1819名村(居)兒童主任、22933名網格員以及專業社工等全部行動起來,參與排查。
第三步,對于實地走訪發現的個案疑難問題,提交聯席會議專題研究,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明確對象類型、保障方案和落實部門,確保應保盡保。
為什么要有這么多部門、這么多人參與排查?江蘇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副處長王雄力表示:“2019年底,全省集中供養孤兒和散居孤兒人數是7800余人,監護缺失和監護無力的合計6500余人。根據一般規律,監護缺失和監護無力兒童數量會超過集中供養和散居孤兒人數,如果低于孤兒數量,說明有遺漏。這些孩子極易發生危險,應及時納入關愛保障范圍。所以,我們要進行更為科學、全面、精準的排查,切實摸清底數、實施保障、防止漏底。”
“在前期調研中我們聽到很多基層同志反映,由于底數不清、力量不足、資源分散,救助工作處于被動狀態。如何化被動為主動,讓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都能得到穩定的資助、及時的治療、必要的心理疏導和情感撫慰,是一項亟待破解的必答題,也是一項需要系統考量的綜合題。”泰州市民政局局長封新華說,“因此,我們以精準排查為突破口,聯合多部門參與,務求底數清后施良策。”
四色管理:變粗放救助為精準施策
精準排查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施保障。泰州市建立了“四色風險防控體系”,根據兒童的生活環境、家庭狀況、行為風險等,將所有兒童分為“紅、黃、藍、綠”四個等級。紅色風險等級最高,需要緊急干預;黃色要做好兜底保障;藍色意味著需要關愛;綠色則為普通兒童。
姜堰區張甸鎮的12歲男孩小皮就是一位監護風險為紅色等級的兒童。與他結對幫扶的張甸鎮黨建辦負責人王東說:“小皮在爸爸去世、媽媽離家出走后,一直跟大伯生活。大伯50多歲,單身,身體和生活條件都不好,以前他們一個星期都吃不上一次肉。”
排查中發現小皮后,鎮上給小皮每月發放兩次成長禮包,里面有肉、奶、水果等食品;每周一次才藝小課堂,教小皮學畫畫、學寫毛筆字;聯系學校老師一對一做課外輔導;還給他們家進行危房改造,將漏雨的瓦片房改造成水泥大三間房。
“一系列幫扶后,以前不合群、不愛說話的小皮,現在見了我也會開玩笑叫東哥了。”王東高興地說。
怎樣準確評定困境類型、風險等級?泰州市聯合高校、智庫等成立課題組,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手冊與風險評估量表,統一全市困境兒童評估標準,并精心設計了調查評估表,清晰羅列出每一個信息采集點和風險評估項的政策口徑、注意事項、分析要素、匹配情形等。
泰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孫雷說:“這次我們還通過表格、流程圖等多種方式編制標準化手冊,方便基層人員開展工作,進一步提升基層兒童工作隊伍的專業素養、政策水平和服務能力,讓標準化成為精準排查和保障的質量保證。”
此外,泰州市還建立起困境兒童基礎數據庫,為每個困境兒童配置了一個關愛二維碼,實時將關愛服務實施情況掃碼記錄入庫,動態更新。目前,排查結果、問題需求等都已錄入困境兒童數據庫。打開系統,困境兒童的基本情況、保障情況、服務方案等信息一目了然。
排查結果還被運用到了市政府9月出臺的《泰州市困境兒童分類和關愛服務辦法》中。針對排查發現的困境兒童生活質量普遍有待提高、重病重殘兒童保障制約條件多、低收入家庭兒童沒有保障等問題,該《辦法》將原先分散在各部門的零碎政策統一扎口,拓寬政策覆蓋面,將重病重殘兒童、低收入家庭兒童納入保障范圍。
N項服務:變單一保障為多元關愛
據泰州民政部門調查,全市困境兒童中80%以上沒有坐過小汽車,不少孩子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匱乏,性格、行為多有偏差。
“這次精準排查發現,困境兒童普遍有生活的憂愁、離散的煎熬、病痛的折磨和成長的煩惱,只發放基本生活補貼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多種途徑,解決其監護環境、生活照料、心理關愛、教育輔導等問題。”封新華表示。
泰州將走訪排查的區域和對象,聯結成結對關愛的責任區,組建涵蓋全市各聯席會議單位的工作群,形成一名困境兒童由一名兒童主任、一名專業社工、一名教師媽媽、一名法援律師、一名簽約醫生、一名志愿者組成的“六個一”成長護航小組對口負責的機制,幫助鏈接各方資源,制訂精準服務方案,有效打通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對接的“最后一公里”和關愛的“最實一米”。
今年5月,泰州市舉辦“幸福童享”愛心主題公益展,市民政局、司法局、團市委、關工委、慈善總會等部門共同搭建困境兒童“微心愿”平臺,鼓勵市民積極參與認領,廣泛發動社會各界與困境兒童結對幫扶,幫助困境兒童達成心愿。
此外,泰州市級還成立龍鳳堂幸福童享基金會,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源捐款3400萬元,在全市開展“養治教康·幸福童享”系列困境兒童關愛品牌創建行動,為全市困境兒童關愛工作提供穩定、持久的經費保障。同時實施“牽手困境兒童”保險項目、新春關愛行動、“愛同行·暖童心”活動,溫暖孩子們的成長路。
“泰州通過困境兒童精準排查和保障,建起了一個兒童保障關愛的‘金字塔’體系。通過發現、分類、管理、服務,在牢牢守住兒童生存發展底線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市場+慈善’三方力量,匯集生活保障、監護照料、教育幫扶、醫療救助、司法保護等N項關愛合力,為困境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王小華表示,泰州的經驗做法為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現實路徑。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