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前不久,家住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街道的李女士因為家庭紛爭煩心不已。一邊是不斷指責孩子有手機依賴癥的父親,一邊是認為自己缺乏父親關愛的孩子,左右為難的她撥通了街道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的電話。經過心理咨詢師5次專業化心理輔導后,久違的笑容又出現在李女士一家三口的臉上。
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多元保障、服務有效的“北京模式”,并正在持續進行中和日益完善中。
四梁八柱撐起四級社會心理服務陣地
2019年12月,北京市委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通過并印發了《北京市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了貫徹《意見》,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今年出臺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分解了任務、明確了部署、提供了組織保障,從心理服務站點建設、心理服務人才培養、專業社會機構培育、購買服務政策創制、社會心理知識普及和影響力提升、社會心態檢測等多維度,構建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四梁八柱。
為了合力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北京市整合社會建設和民政、衛健、政法、教育以及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在市和區兩級分別建立了社會心理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市、區、街道、社區建立四級服務陣地,即在市級層面,建立社會心理綜合服務基地,初步形成全市綜合性社會心理服務統籌孵化平臺;在區級層面,建立社會心理服務孵化中心(指導中心),負責各區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總體統籌;在街道和社區層面,分別建立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和社會心理服務站。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發揮知名院校和研究機構、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樞紐型社會組織、小微社會組織、社區工作人員等各方面作用,聚焦社會建設和民政直接服務對象、社區居民、特殊高負荷高壓力人群,采取志愿服務、有償服務、政府購買服務等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加強社會心理研究、不良情緒和心態疏導等服務。
將有百余個心理服務站點為居民服務
2019年,“在街鎮、村社建設50個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站),為居民提供專業、便利的心理服務”,被列為北京市重要民生實事項目;2020年,“在街鎮、村社建設運營50個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站),組織100名心理服務人員為居民提供心理咨詢與輔導、心理疏導與干預等專業服務”,繼續被列為北京市重要民生實事項目。
今年8月,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專項成立8個檢查組,分赴16個區對2019年已建成的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站)和2020年在建的服務中心(站)開展集中督導檢查工作。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2019年建成了53個站點,超額完成建設任務;今年新建的50個站點也正在有序推進當中。
據北京市社會心理服務促進中心副主任張胸寬介紹,社會心理服務站點可以向居民提供四項服務內容:通過線上線下講座、發宣傳手冊等方式普及心理知識;通過心理測評、心理輔導等方式開展基本的壓力緩解、情緒疏導等服務;重點關注遭遇重大事故、重大事件,仍處于心理危機的重點人群,及時對不良情緒和行為實施有效干預;及時掌握、把握轄區內社會心理問題,化解社會矛盾,調節社會情緒。
服務內容針對實際需求,是社會心理效果最大化的前提。從2013年至今,北京市社會心理服務促進中心先后編寫7部《北京社會心態藍皮書》,系統探討18-70歲常住居民的國家認同感、社會安全感、社區歸屬感、主觀幸福感、生活環境滿意度、工作滿意度、社會焦慮、社會疏離感、社會責任感以及親社會行為現狀等。近年來,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通過調查問卷、在線調查、分析數據等方式,全面加強社會心態調研工作,完成《北京居民社會心理服務需求調查》等重要報告。這些都為有效了解市民社會心理服務需求和設施供給情況提供了專業數據。
下功夫培訓高素質的社會心理人才
2015年全國停止了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認定,社會心理人才的社會化培養陷入停滯。為了補齊人才短板、滿足社會心理服務站點的崗位需求,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不得不另辟蹊徑。
今年3月11日,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印發《社會心理指導人才培訓綱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人才培養體系研究,明確培訓目標、培訓人群、培訓方式,全面加強植根基層、服務社區的社會心理人才培養。根據綱要,到2023年,北京市將初步完成社會領域心理服務人才的培訓、管理、評價和督導體系建設,以及社區準入崗位管理制度,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運行機制。
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組織專家編寫了社會心理指導師培訓教材,并圍繞社會心理工作熱點、難點和焦點,探索開發符合實際需要的培訓內容。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二級巡視員、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會長張青之說:“我們建立了社會心理指導師管理平臺,分為注冊、學習、報名、審核、考試五個環節。社會心理指導師設立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體現了學習、體驗、實訓、督導過程中的循序漸進,在培養難度和深度上螺旋式推進,以服務一般居民心理能力成長為重點,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為目標,兼顧社會心理服務需求,把服務型與專業化相結合,培養高素質適崗人才。”
打造走向未來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說:“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旨在全面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性、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工作,是有助于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有助于贏得人心民心,有助于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有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支撐性工作。”
正因為認識到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如此重要,所以北京市將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納入社會治理“十四五”規劃和北京市民政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下一步,北京市將充分發揮社會心理服務優勢,全面形成北京社會心理服務發展的總體設計;充分發揮首都資源積聚優勢,全面推進社會心理研究和實踐探索。
談到社會心理服務的重點服務人群,李萬鈞說:“聚焦老年人、困境兒童、低收入群體等重點人群,精準做好不同社會心理服務需求的引導、調適和供給,讓市民切實了解、感受到心理服務就在身邊。”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