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燕
2020年10月,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李紀恒在加強鄉鎮(街道)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上提出,力爭“十四五”末,實現鄉鎮(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區)都有社會工作者提供服務。黑龍江省深刻領會會議精神,迅速啟動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蒲公英”計劃,提出了“一年起步、三年鋪開、五年建成”的總體行動目標。目前,全省社工站建設框架已經形成,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近日,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黑龍江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郭冀平。
高位推動,多部門聯席形成合力
記者: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是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黑龍江民政如何深化思想認識、積極主動謀劃,推動社工站建設“蒲公英”計劃精準落地?
郭冀平:我省民政服務對象總量大、分布廣、困難多,如何精準高效地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在鄉鎮(街道)落實到位,對民政部門來說是個很大的考驗。為探索龍江本土社工站建設模式,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訂了符合省情的社工站建設“蒲公英”計劃,將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納入全省民政事業“十四五”規劃,作為今年民政重點工作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具體事項向省委、省政府進行專門匯報。
6月4日,副省長楊博主持召開了全省社會工作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暨全省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推進會議并作講話。會上,省直27家成員單位達成共識,要加強整體聯動,暢通政策銜接,協調解決“組織領導、資金保障、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等核心問題,積極推動將社工站建設寫入《中共黑龍江省委關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的決定》等文件,融入各部門工作,形成了推動“蒲公英”計劃精準落地的工作合力。
記者:黑龍江建立了由省直27家成員單位形成的社會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這個制度在推進“蒲公英”計劃中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郭冀平:聯席會議制度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及時破解了“蒲公英”計劃推進中遇到的資金、人才等難題。
比如,省委將社會工作人才納入全省人才工作整體戰略規劃;省委組織部對社會工作人才建設作出工作部署;省委宣傳部出臺《黑龍江省志愿服務協調議事機構及其工作規則》;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工作提高基層民政服務能力的通知》,明確從社會救助專項經費中按2%比例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并推動建立“2%救助專項經費+財政預算資金+福彩公益金+公益慈善資金”的多元化資金支持機制;省發改委將社會工作相關內容納入全省“十四五”規劃;省農業農村廳將農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省鄉村治理人才培養總盤子;團省委組建了青年志愿者助力“興邊富民”計劃大學生支教團,等等。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專業社工4萬多人、社工行業協會14家、社工機構231家、志愿服務組織176個、志愿服務隊(站)2.75萬多個,注冊志愿者達430多萬人。
試點先行,分階段穩步推進
記者: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蒲公英”計劃的具體行動目標是什么?現在黑龍江省的社工站建設推進情況如何?
郭冀平:按照“一年起步、三年鋪開、五年建成”的總體目標,我們的具體行動步驟是:2021年省、市、縣三級同步開展試點,在全省鄉鎮(街道)建設100個社工站,平均每個市(地)不少于6個試點,省級遴選支持20個試點;2022-2024年初步實現鄉鎮(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區)都有社會工作者提供服務;2025年在實現社會工作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拓展社工站服務功能,總結提升服務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市(地)均成立了工作專班,10個市(地)建立了社會工作聯席會議制度,8個市(地)建立社工站指導員制度,共出臺社工站專項政策文件24個,召開推進會議31次。我省“體系完善、銜接有序、職責明晰、督導到位、運轉高效”的社工站建設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下轉3版)(上接1版)
記者:據了解,目前黑龍江20個省級試點社工站已進入先行先試階段,采取的是省廳主要業務處室“包點到站”的推進工作機制。可以具體談談“包點到站”的運行機制及其優勢嗎?
郭冀平:我們在省級20個試點鄉鎮(街道)社工站率先實行了“專班包點”責任制,即專班業務處室指派專人作為試點站聯絡員,負責工作專班確定事項的推動落實;協調解決試點站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依托本處業務實際,將試點站打造成業務領域的省內示范站;每個省級試點社工站均配備一名專職社工督導,給予技術支持。聯絡員每周對所包試點站進行一次工作指導,每月進行一次工作總結,每季度向工作專班進行一次工作匯報。
這種“包點到站”的運行機制,有利于整合各處室的業務資源,形成工作合力,有利于打造出彰顯各處室業務特點的特色化、品牌化建設樣板。
品牌打造,構建基層治理服務新格局
記者:目前試點建設初步總結出了哪些經驗?
郭冀平:我們對試點社工站建設的要求是“一村(社區)一品牌”,目前,哈爾濱市道里區兆麟街道社工站、平房區平盛街道社工站已初步總結出了特色鮮明的本土化社工站運作模式。
兆麟街道社工站建立“五社聯動”機制,重點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能力評估、社會支持網絡建設等服務。人員配置模式為“1+1+2+X”,即設1名站長、1名社工督導、2名駐站社工加上若干兼職社工、實習社工、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等,較好地解決了基層民政服務人員數量不足和專業性不強的問題。
平盛街道社工站堅持黨建引領,打造“社工+鄰里關愛互助點+村民養老互助協會+志愿服務”的農村互助養老新模式。目前高潮村“互助養老志愿服務時間銀行”服務菜單共計8大類50項服務,“互助養老”從鄰里守護與探望等基礎服務到日常生活照護服務,延伸到協助代辦、精神慰藉、醫療保健等養老深層服務內容。
記者:您認為“蒲公英”計劃將會給黑龍江省未來的民政工作帶來怎樣的改變?
郭冀平:我們將通過“蒲公英”計劃的實施,培育一批扎根基層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覆蓋面廣、社會認同度高的社工專業人才隊伍,解決一批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難題,提升民政服務的專業化、精細化、品質化水平,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通過構建基層治理服務新格局,努力提升龍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