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江蘇:握指成拳 同心戰疫

時間:2021-08-2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自今年7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發生疫情以來,國內新一輪戰疫至今已一個月有余。截至8月23日,江蘇新增本土病例數“清零”,疫情形勢總體趨穩向好。在這輪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江蘇民政人一刻也不敢松懈,以最快速度、最嚴舉措堅決守牢民政服務機構“零感染”底線,廣泛動員、有序協同,組織各方力量參與疫情防控,細致排查、暖心幫扶,做好疫情期間困難群體保障服務,同心戰疫,奮力打贏這場“家門口”的硬仗。

26條措施快速反應 精準分類開展機構防控

疫情發生后,江蘇省民政廳迅速反應,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第一要務,第一時間召開視頻會議,印發緊急通知,細化26條具體舉措,科學果斷采取一系列措施,就全省民政系統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安排。全省民政系統聞令而動,迅速緊起來、嚴起來、實起來,全面投入疫情防控,全力應對疫情挑戰。

全省2317家養老機構、41家兒童福利機構、12家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自7月21日實行封閉管理,其他各類民政服務機構也實行了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南京市284家養老機構、21724名在院老人、8559名工作人員,揚州市117家養老機構、7015名在院老人、1832名工作人員全部“只出不進”,嚴防疫情輸入,保障服務對象安全。

7月20日晚接到通知后,南京市祖堂山社會福利院連夜完成289名職工和88名第三方物業公司員工行程史和接觸史摸排,按照最高等級實行疫情防控,啟動全封閉管理,232名職工作為第一批輪班人員在院內堅守,每天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并釘釘打卡。對快遞、信件等物品第一時間消殺處理,服務對象實行“只出不進”。院內還成立了2支黨員突擊隊,其中醫護黨員突擊隊重點保障一線老人和特困人員的身體健康;后勤保障突擊隊重點承擔餐飲供應、水電維修、環境消殺等工作。

為壓實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江蘇省民政廳根據疫情形勢,每周召開疫情領導小組會議或調度會議,三次通過視頻連線、直達基層的方式,調度指導相關地區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廳領導還分別帶隊,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檢查養老等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督促各類機構切實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陣地。

“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為提高防控實效,江蘇各級民政部門、各類民政服務機構不斷抓薄弱、補短板、堵漏洞,堅持“人物同防”“人人同防”“內外同防”,加強全面排查,對物品采購、運輸、使用管理做到全鏈條留痕可溯;對在編工作人員、聘用工作人員、臨時工作人員、施工人員等實施統一管理,不分用工性質,采取同等要求,杜絕“失管之人”;強化每一個流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閉環管理,嚴防內外有別,引發風險,把疫情防控網扎得更密更牢。

在南京市青龍山精神病院,醫護人員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可能遇到的三種發熱情形進行應急模擬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科學、規范、有效地開展新冠肺炎疫情的預防、救治和轉診工作;在泰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每日做好接待大廳、生活區域、辦公區域、食堂等重點場所的清潔和消殺工作,加強求助人員甄別,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并認真落實自身防護;在江陰市婚姻登記中心,采取婚姻登記預約制,在預約總量最大化的情況下進行分時分批登記工作,按照結婚、離婚流程,科學有效地做好現場人員指引、分流,避免人群扎堆……

一系列精準分類防控措施,有力守住了民政領域疫情防線,有力守護了民政服務對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省民政系統服務機構、服務對象、干部職工未發生一例感染事件。

“五社”高效聯動 凝聚社會力量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疫情發生后,江蘇民政在總結過去疫情防控經驗基礎上,創新“五社”高效聯動機制,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疫情防控,有效發揮社會組織的樞紐作用、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補充作用、社區志愿者生力軍作用和社會慈善資源的輔助作用,將五個方面握指成拳,更好地助力基層防控。

南京市民政局牽頭制定社區防控文件8個,拉網式排查核實33.13萬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安裝居家智能門磁系統6.79萬個;揚州市民政部門協同做好社區防控工作,對主城區所有小區實施封閉管理。全省16.43萬名社區工作者直接參與社區防控,夜以繼日堅守基層防線。

祿口國際機場疫情出現后,南京市江寧區泥塘社區“兩委”委員秦歡歡持續戰斗17個小時未合眼——從7月21日疫情出現至22日凌晨,泥塘社區基本完成轄區范圍內全員核酸檢測。但社工們不敢懈怠松氣,22日上午,“鐵腳板”們又開始逐一“掃樓”,挨家挨戶通知還未檢測的居民,并統計不能出門的老人、殘疾人,安排上門檢測。

揚州市出現疫情后,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錦旺社區網格員徐吉春挨家挨戶登門,對疫情發生以來的人員行蹤仔細摸排。引導居民核酸檢測,為居民送餐、采購生活物品、安撫情緒。這些天,微信運動的排名上,徐吉春的步數持續“霸榜”。居民們不知道的是,沒日沒夜地在小區里為居民奔忙的“鐵腳板”徐吉春,剛剛查出腦部囊腫,每天靠吃藥止痛,痛得厲害的時候,就在樓梯口坐下來緩一緩,然后繼續出發。

在社區封閉管理過程中,江蘇省數千家社會組織結合自身定位和專業優勢,鏈接社會資源,協助政府抗擊疫情。

“今天感覺怎么樣,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和我們聯系。”“采購的蔬菜和生活用品已經放在門口,請記得及時去取。”……8月9日一大早,南京江寧星火社工事務所駐點在新洲村的社工吳亞楠就和一戶居家隔離的村民在微信上“隔空喊話”。自7月30日起,她每天早上準時到崗,一對一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生活幫助與心理安慰。

南京雨花恒宇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依托機構運營的雨花臺區智慧養老信息平臺,向全區80歲以上的老年人撥打近4000個電話,搜集老人需求工單下派到全區各養老服務站點,滿足老人疫情期間買菜、買藥、理發、清潔等生活剛性需求。

揚州市廣陵區匯愛社工事務所及時電話問訪轄區內80多名離休老黨員和中風險地區的“空巢”老人,詢問身體與生活狀況、告知最新疫情防控形勢與要求、轉介社區網格資源,開通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熱線提供心理疏導電話咨詢。

南京市益童基金會除了電話慰問困境兒童和郵寄防疫物資外,還開展了線上多彩課程服務。揚州市江都工貿企業商會組織全體會員企業共同組建志愿服務隊伍,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為中風險地區提供新鮮食材、防暑降溫物品。

溫情服務關愛 保障困難群眾生活

疫情突如其來,陷入困境中的困難群眾始終是江蘇民政人的牽掛。

8月3日,江蘇省民政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工作的緊急通知》,就做好疫情期間社會救助工作進行再細化再部署。各級民政部門加強全面排查,依托聯防聯控機制,借助信息共享、定期排查、上門走訪等途徑拓寬主動發現渠道,重點排查低保、特困人員、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等民政服務對象,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及其家庭,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經營、生產、就業的人員或家庭,做到困難對象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同時,落實落細各項社會救助政策,進一步優化簡化救助審核確認流程,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及時足額發放救助金,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截至目前,全省民政部門已巡訪排查困難群眾76.5萬人次;因疫開展臨時救助3657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185.6萬元,發放物資折款227.6萬元;對4.45萬人(戶)困難群眾發放臨時生活補助859.9萬元。

“有了這筆錢,這幾天的生活暫時不用愁了。太感謝你們了!”近日,老家在內蒙古的金先生,拿到了南京市棲霞區民政局發放的1000元臨時救助金。原來,金先生因工作來南京,由于經過祿口國際機場,蘇康碼轉黃碼,為了配合棲霞區地方管理,開始了為期十多天的隔離生活。解除隔離后,又短時間無法回內蒙古,工作和生活都出現了困難,多虧了民政部門及時給予了救助。

疫情發生以來,南京市各級社會救助值班電話24小時暢通,及時轉辦“12345臨時救助專席”求助,開展因疫臨時救助687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和物資160余萬元。

揚州市民政局在及時足額發放各類困難群眾社會救助資金的基礎上,建立疫情期間特殊困難群體應急臨時救助機制。全面開展摸排,建立每日巡訪制度,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形式,關注民政救助服務對象的身體和生活狀況。對因疫情影響造成家庭困難的特殊群體及時送去食品、口罩等物資,確保困難群眾疫情期間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生活有人管、困難有人幫。截至8月16日,揚州市已向主城區封控管理范圍內的5013戶困難對象按每戶74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臨時生活補貼370.8萬元;實施應急臨時救助6244人次;發放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資31106件,價值18.1萬元;按每戶300元的標準籌集米油肉蔬等生活物資,已陸續發放3636戶。

封閉管理后,院內老人容易出現焦慮、恐慌等情緒,工作人員也容易因持續承受工作壓力而產生心理及情緒的應激反應。為了加強對機構住養老人及工作人員的心理調試和引導,省民政廳專門組織專家編印了《養老機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指導問答》,為封閉管理中的老人和工作人員化解焦慮、疏導壓力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工具包”。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8.2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