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華(左)在陪孩子玩積木。
文/圖 李新偉
在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有這樣一群人,雖早已脫下軍裝,但軍人本色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重要時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聞令而動、逆向而進,踐行著軍人的初心使命,用實際行動履行著當初的諾言——“若有戰、召必回”。
男童部部長孟少華就是其中一位。他2017年來到兒童福利院工作。3年多來,他用使命鐫刻忠誠,踐行著“讓孤棄兒童得到呵護、擁有幸福”的錚錚誓言,漸漸地從熱血軍人蛻變為柔情“奶爸”,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閃亮的人生價值。
注重創新 實施半軍事化管理
也許是緣分,孟少華輪崗的第一站就是男童部。那一天,他跟同事來到部里,還沒進門,就聽見孩子們的吵鬧聲。走進房間,看見一個男孩拿著磚塊正要往護理員身上砸,他立即走上前搶下磚塊,將男孩拉開,事后想來,還是心有余悸。
男童部20多個大齡男孩大都患有癲癇、腦癱、自閉癥等疾病,自理能力弱,事事都要護理員替他們操辦。每天,孟少華和同事給孩子們喂飯、洗澡、換尿不濕、整理床鋪。剛開始,這些簡單、重復、瑣碎的“小事”讓他感到彷徨,“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么!”隨后,孩子們的舉動慢慢融化了他:加餐時,孩子們會把自己的面包塞給他吃;腳疼腿累時,孩子們會給他搬來凳子;下班時,孩子們會和他打招呼,說“明天見”,并露出開心的笑容……于是,他主動請求留在一線,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并被任命為男童部部長。
10多年的部隊生活練就了他不怕苦、不低頭、勇于進取的品質。上任后,他結合在部隊學到的管理及帶兵經驗,在領導和同事的支持下,對大齡男童服務管理工作進行創新,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制定作息時間表,每天按照“士兵”標準執行:起床、吃飯、跑操、整理床鋪、打掃衛生……現在,走進兒童宿舍,干凈整潔的住宿環境、整齊劃一的被褥床鋪令人眼前一亮。清晨,孩子們做操、跑步的身影成了兒童福利院最美的風景之一。
針對孩子多、叛逆心強的特點,他和同事對癥下藥,積極推行養教康一體化養育模式,將孩子與護理員合理配對,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精心照料。這幾年,轉入類家庭的有29人,走進特教學校的有17人,這些孩子既可以享受家庭溫暖,又可以學習文化技能,為今后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敢于擔當 真誠服務孩子
把孤棄兒童當作自己的孩子,做孩子們的柔情“奶爸”,是孟少華的最大心愿。
剛接手工作時,有個孩子叫世偉,年齡最小、個子最矮,患有智障腦癱雙重疾病,完全沒有生活能力。于是,他為小世偉制訂了專門的養護計劃,定時定點、少量多餐、科學養護,到2019年底,小家伙體重增加了6斤,身高增加了2厘米,行為表現能力大大改善,現在都能四處跑了。
2018年底,福利院男童部的一個孩子小植韓進入類家庭,可沒過幾天又被轉回男童部。原來,小植韓在類家庭不會大小便,可孩子在院里生活時,一切表現正常。他仔細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最終判斷出是由于生活環境的改變導致孩子行為異常。隨后,他和護理員著重培養小植韓的行為意識,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去年5月份,孩子重回家庭。
最讓他揪心的是2018年男童部有孩子感染水痘、發高燒。當時,他和醫生、護理員一次次陪孩子看病,邀請專家會診,排除了大面積傳染的可能性。為了方便看護、治療,他與三名人員組成護理小組,每天消毒,按時喂藥、擦洗。整整90天,孩子們終于痊愈了,看到他們臉上燦爛笑容的那一刻,孟少華說:“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率先垂范 關鍵時刻沖得上去
“我是退役軍人,又是黨員,在這關鍵時刻,應該沖得上去,為孩子們筑牢安全防護網。”2020年春節,疫情防控大幕拉開,全院實行封閉管控,人員不出不進、封閉上班。作為部門負責人,孟少華明白,越是艱難時刻越要沖鋒在前。父母70多歲了,身體不好,正需自己身邊盡孝。兩個7歲的雙胞胎兒子要撫養。妻子身為醫護人員,疫情期間正是最繁忙的時候。“現在是特殊時期,部里的孩子更需要你,家里你別擔心。”父母和家人的理解與支持給了他前行的勇氣。他第一時間向黨組織遞交了請戰書,報名加入了全院的封閉隊伍。
在那段封閉時光里,他和護理員每天三次給孩子測量體溫,嚴格按照工作流程,科學搭配兒童飲食,為孩子們洗衣服、整理床鋪、清掃衛生,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為孩子們講故事。“雖然不能回家,但和孩子們朝夕相處,過得很開心。”他笑著說。
除了日常養護工作,他還要及時掌握護理員的思想動態。長期的封閉生活,護理員難免會有壓力大、情緒低落等情況,面對這些,他一方面組織開展心理減壓,一方面一對一談心,了解她們的顧慮和困難并千方百計地加以解決,用鐘南山、李蘭娟的事跡激勵她們。四個多月時間,他與護理員們堅守了下來,沒有一人中途退場。
“退役軍人就要做到退伍不褪色,時刻不忘軍人本色,在新的工作崗位中依然保持良好的戰斗作風。”他認為,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更要有激情、有擔當、有作為,在兒童福利戰線上繼續勇往直前,讓每一位孤棄兒童都能得到呵護、擁有幸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