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夫紅(右)走訪慰問特困供養對象周生。
文/圖 高 軍
“多虧了劉主任,不然我真沒錢給患尿毒癥的兒子張茂斌做透析。如今,政府兜底給予照顧,真是解決了我們全家的困難。”在山東省郯城縣前趙村道路旁,正在擺攤賣西瓜的張德生老人逢人就說。
張德生口中提及的劉主任,正是郯城縣馬頭鎮民政辦主任劉夫紅。初接觸,你就能感受到她是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辦事嚴謹的人。自2012年擔任馬頭鎮民政辦主任以來,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認真入戶核查,不徇私情,敢于較真,積極主動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
符合條件不漏一人
2012年4月,馬南社區前趙村村民張茂斌總感覺身體沒有力氣,也沒發現哪兒不適,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雙腎萎縮壞死。這一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讓一家人陷入絕望境地。
最佳治療手段是做腎移植手術,然而,不僅腎源配型十分困難,單是高額費用就讓張茂斌想也不敢想。為了維持生命,張茂斌只有堅持做透析治療,長期的治療費用讓他家陷入貧困,兒子張業文也因此輟學,外出打工掙錢貼補家用。
在下鄉入戶走訪中,張茂斌一家的情況,引起了劉夫紅高度重視。她督促張茂斌提出申請,與村干部聯系及時召開黨員干部、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表決和公示,根據政策規定,將張茂斌一家納入低保保障范圍,醫保報銷比例因此提高,個人負擔變輕,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辦理低保必須按政策標準,誰也不能逾越政策規定,更不能去違反原則。社會救助關系到眾多困難群眾的生活,來不得半點虛假。”劉夫紅說。
救急救命特事特辦
“享受低保,政策有優惠。”許多村民心里仍存有依賴政府的思想,還有一些村干部、親戚朋友把扶貧變為“扶親”,希望劉夫紅能夠“網開一面”“特殊照顧”,都被她拒之門外。
雖然工作認真不講情面,但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家庭,她絕不推諉,擠時間登門拜訪,親自為他們準備相關材料,及時上報審批將救助資金發放到位。
馬南社區梁樓村村民胡憲森患白血病,長期住院治療造成家庭困難。今年2月,劉夫紅聽村會計說,胡憲森已與家人配型成功,準備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但高額的費用讓他望而卻步。為了不耽誤治療,她立即向縣民政局匯報,爭取“加急”特事特辦的優惠政策,僅兩天就將所有的材料審批上報完成,短短一周后,胡憲森一家就獲得了低保保障。
為表示感謝,胡憲森的家屬為她送來一面錦旗,卻被她當場謝絕。她說:“讓貧困群眾享受低保救助渡過生活難關,是我的本職工作。況且,能為大家排憂解難,我上對得起組織賦予的使命,下對得起那份工資。”
想方設法排憂解難
今年62歲的馬東社區東村村民徐云生患有智力障礙,孤身一人居住在一個不遮雨不擋風的破窩棚里,常年以撿破爛為生。無身份證、無勞動能力和無居住地,如何為他解決難題,成了劉夫紅的心頭事。
為徹底解決徐云生的生存問題,劉夫紅動員慈善愛心協會志愿者伸出援手。在村干部配合下,志愿者有的開鏟車清掃了垃圾,有的購買了復合板鐵皮屋,還有的買來了床鋪棉被褥、大衣棉帽,讓徐云生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在辦理居民身份證、銀行卡上,劉夫紅三番五次與派出所、農村信用社聯系,征得負責人同意后,破例登門服務,讓徐云生從此有了“身份”,能夠享受到相關政策。今年4月,政府出資為徐云生翻蓋了新房,切實解決了他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聾啞人趙曉國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可他整天不著家,打電話也不接,想見他十分困難。”劉夫紅無奈地說。
為了給趙曉國落實幫扶政策,劉夫紅跑了不知多少趟,今年6月初,終于為趙曉國備齊了相關手續材料。
8年來,每當轄區群眾反映問題,劉夫紅都細心地記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由于救助事多,一時得不到落實,心里就像堵了塊石頭,直到徹底落實,她的心里才會舒坦起來。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