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 芳 通訊員 王愛麗 蘇志祥
緊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擔當著“首都政治護城河”的排頭兵,2009年、2013年和2017年連續三次被評為“省級雙擁模范縣”。邁入新時代,大廠縣委、縣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按照河北省“三創四建”決策部署和廊坊市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總要求,立足獨特區位,堅持“說干就干、干就一流”,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雙擁發展之路。
賡續光榮傳統擁軍行動不停歇
長鏡頭
雖然已經過去兩年了,但夏墊鎮南王莊村退役軍人王仁廷說起一件事來,仍然感慨:“真讓人有點不敢相信,單位換了,辦公地點也變了,可與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聯系的電話沒有變。”兩年前,王仁廷聽說縣里新成立了退役軍人事務局,估計以后再聯系恐怕要“短路”了。于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按照以往留存的優撫部門的聯系號碼打過去,不僅通了,接電話人的聲音還是當初那么親切,那么舒服。
就像這部不變的聯系電話,無論是現役還是退役,大廠全心全意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服務的意識從未改變,服務的腳步從未停滯。
■ 典型經驗
大廠回族自治縣是渤海回民支隊故事發源地,長期以來,大廠縣委縣政府非常珍視光榮傳統,高度重視雙擁工作,結合縣情對標新時代、新標準,形成了整套高站位、高效率的雙擁工作機制:縣委常委會議研究解決雙擁問題,縣政府工作報告部署雙擁內容,縣人大代表集中審議雙擁議題,縣政協委員月度協商雙擁工作,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與雙擁工作的氛圍濃厚。
加強雙擁工作組織領導。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人武部政委、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縣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各鎮、北辰街道、各參建單位也分別成立了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全縣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的雙擁工作組織體系。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發揮縣人武部橋梁紐帶作用,協調解決了雙擁辦人財物及合署辦公問題。
建立健全雙擁工作機制。落實 “六個全覆蓋”(建檔立卡、政策落實、機構建設、走訪掛牌、干部幫扶、黨的建設)和 “三個常態化”(評選表彰、考核考察、幫扶管理)要求,在省市率先完成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省級審核通過率達100%。從縣四套班子領導做起,實現退役軍人包聯全覆蓋。高標準完成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四到位”(專設機構到位、編制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六有”(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場所、有經費、有保障)任務,并在全市率先設立了退役軍人關愛基金。
構筑大擁軍工作格局。大廠立足緊鄰京畿腹地的特殊區位,主動擔起使命,把支持服務部隊備戰打仗作為政治責任。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堅持“駐地有防區、擁軍無界限”,實施“大擁軍”,急部隊練兵備戰所急,幫部隊后勤保障所需。縣政府與駐地空軍某部簽訂雙擁共建協議,全力支持部隊訓練演習,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受閱空軍提供支持。積極支持部隊改革建設,協調解決消防部隊轉隸問題。廣泛開展群團和社會力量擁軍,開展送法律、政策、衛生、體育進軍營活動。特別是,2019年啟動實施投資1.2億元的民兵訓練基地,建成后將成為集會議辦公、國防教育、軍民集訓、演練演習、地下靶場于一體的多功能基地。
探索“一條龍”全程化擁軍。堅持把牢征兵關口,向部隊輸送優質兵員特別是少數民族兵員;新兵入伍后,地方政府和武裝部及時和定期到部隊了解其思想、訓練和成長情況,協調解決家庭生產生活存在的問題,消除后顧之憂;軍人退役后,實施陽光安置,支持就業創業,引導鼓勵其在大廠經濟社會發展新的主戰場上再立新功。
加大宣傳力度弘揚正氣。始終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作為全縣宣傳工作重要內容,電視臺設專題、報紙開專版、網站做專頁、手機平臺做調查,確保全民知曉率、參與率。同時,推進雙擁文化進學校、進村街、進社區、進企業、進連隊,發揮景仰園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每年組織中小學生進場參觀受教育。發揮大廠評劇團優勢,自編自演雙擁文藝節目,送文化下鄉、入部隊。在率先省市百分之百完成光榮牌懸掛工作的基礎上,由縣長帶隊大張旗鼓為立功人員送喜報,弘揚社會正能量。沒有一個因政策不到位引發的越級信訪,沒有一個有勞動力的退役軍人待崗失業,沒有發生過一起軍地摩擦。
情系“最可愛的人” 真情服務不打折
長鏡頭
“找到工作了!”近日,通過就業指導和招聘會,22歲的退役軍人馬鵬程成功入職當地一家大型企業,“工資比上一份工作增加了1000多元呢。”
像馬鵬程這樣實現滿意就業的退役軍人在大廠有不少。為了解決退役軍人多樣性的就業問題,縣里還專門出臺了《關于部隊退役人員輔助性崗位安排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為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后下崗的退役人員開發輔助性崗位,工資高于廊坊市標準。這足以彰顯大廠對“最可愛的人”的偏愛。
■ 典型經驗
長期以來,大廠把不折不扣執行各項優撫政策作為不能違反的“高壓線”,把全心全意落實優待撫恤、安置就業等政策作為密切軍政軍民關系的“感情線”,保持了全覆蓋、零差錯。
以真金白銀體現真情實意,嚴格執行各項優撫政策。大廠現有重點優撫對象330人,其中,有不少“三屬”、在鄉老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等。每年春節、“八一”期間,縣四套班子都要慰問全縣優撫對象、現役軍人家屬、戰時立功人員、軍休人員。同時深入包聯對象家中送牌掛牌,增強軍人軍屬的榮譽感。目前,該縣義務兵家庭優待金人均標準達到2.2萬元。2015年以來,每年11月初為無工作單位的殘疾軍人、“三屬”、在鄉老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參戰、涉核人員,每人發放1000元冬季取暖補貼,為農村退役士兵發放老年生活補助資金615.4萬元。重點優撫對象實現縣內醫院“一站式”結算全覆蓋,由縣財政出資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確保重點優撫對象參保率達到100%。
以“爭創一流”的魄力和定位,結合縣情創新提升。在研究出臺《大廠回族自治縣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的前提下,2014年開始重點優撫對象住院報銷比例高于其他地區。同時,縣中醫院作為優撫醫院對重點優撫對象實行“三免一減”,并免費接送大病、住院患者。在全省率先將“兩參”人員全部納入重點優撫對象免費體檢、免費送醫送藥范圍。在省、市獨創了為重點優撫對象和戰時三等功以上人員免費體檢、免費送藥,標準分別達到每人1600元和1900元。門診補貼標準為年撫恤金的10%,住院補貼標準為醫保報銷后個人自費可報銷部分的20%。
以“尊崇感”體現獲得感,“陽光安置”支持就業創業。一直以來,大廠都在探索安置工作改革新路,通過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就業相結合等辦法,多渠道、多形式安置退伍士兵。2016年以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安置手續、實施同工同崗同酬同待遇的基礎上,把廣大退役軍人的熱情和活力引導到“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時代”上來——通過摸清退役士兵、軍轉干部底數,建立了軍隊退役人員崗位需求數據庫;針對就業創業需求,及時開展適應性培訓,進一步拓展政府開發輔助性崗位的覆蓋范圍;推出提高貸款額度、降低貸款利率、銀行專設退役軍人貸款服務綠色通道三大舉措;依托縣職教中心建立“京津冀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基地”,形成了立足大廠、帶動周邊、服務副中心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格局。
軍政軍民大團結 雙擁創建不止步
長鏡頭
無論是生機盎然、熙熙攘攘的白天,還是華燈閃爍、嫵媚動人的夜晚,您漫步潮白河畔,穿行在樓群棟宇之間,一幅幅引人注目的雙擁公益宣傳牌不時映入眼簾,醫院、商場、車站、旅游景點等窗口單位的“軍人優先”“軍人免費”等顯現軍人受到尊崇的標識語,無不給人以踏實、親切之感。這正是大廠——這座悠久而又新興城市的獨特品位。
世界高血壓日這天,醫生和志愿者們專程來到大廠鎮大廠二村,給住在這里的革命老功臣馮殿奎免費查體,講解吃藥、用藥注意事項,老人家坐在輪椅上仔細聽著、連連點頭,現場洋溢著溫馨、和諧的氛圍。同日,大廠縣為優撫老人送健康公益活動啟動,全面為優撫對象建立健康檔案。
■ 典型經驗
年復一年,代代相傳,大廠這片熱土上一直傳承著崇軍、愛軍,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雙擁工作進入新時代,變化的是標準和方式方法,不變的是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魚水深情。
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大廠傳承好作風,賦予新內涵,持續推進雙擁工作經常化、雙擁創建常態化。
天天有活動,月月掀高潮。堅持年度有計劃、節日有安排、軍地有互動,深入開展“愛心獻功臣”和“雙擁在基層”活動,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青年志愿者、婦女志愿者、愛心協會與重點優撫對象結對幫扶活動,通過志愿者入戶等方式,為重點優撫對象提供關懷關愛。駐地部隊和社會組織建立士兵突擊隊和學雷鋒小分隊,每年為群眾做義務獻血、修車、理發、家政等實事好事。
軍地結對子,攜手筑和諧。堅持地方領導過“軍事日”和部隊官兵過“地方日”相結合,實行連隊村街結對,實現互動交流,共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筑中國夢、強軍夢。部隊官兵和武警戰士在大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創建全國園林縣城、全國衛生縣城中功不可沒。當下,又在與全縣各族群眾一道,積極投身全國文明縣城創建。
營造新風尚,團結一家親。雙擁創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靠地方或部門的單打獨斗,需要軍地結合、協調聯動,并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為了引領全社會形成愛國擁軍、體現尊崇的濃厚氛圍,每年縣委、縣政府報告中都要部署雙擁工作,把涉及部隊改革、優待尊崇軍人和退役軍人的問題納入全縣惠民實事,做到制度化、常態化。各族群眾傳承回民支隊和擁軍支前的好作風,擁軍優屬蔚然成風。駐大廠部隊視異鄉為故鄉,支持大廠發展建設,共同譜寫了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新篇章。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強化行動自覺,只有發揚好傳統,培樹新優勢,才能跟上新時代,實現新作為。”大廠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李海濱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