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公益之光讓申城更溫暖
——二〇二〇上海“公益伙伴月”觀察

時間:2020-09-2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 俊

  以“溫暖這座城”為主題的2020年度上海“公益伙伴月”于9月5日開幕。為期一個月的“公益伙伴月”活動,聚焦后疫情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營造公益氛圍、推廣公益理念。

  十年,為愛心筑夢,為公益搭臺。從2011年上海市舉辦“公益伙伴日”,到2016年把“公益伙伴日”擴展為“公益伙伴月”,到今年“公益伙伴月”活動與“中華慈善日”上海主題活動合并舉辦,上海一直致力于打造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共同參與的平臺,吸引更多人參與慈善公益事業。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勤皓表示,民政是推動社會慈善和公益事業的主要職能部門之一,要把公益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吸引和動員全社會各界人士廣懷仁愛之心、廣行濟困之舉。

  本屆“公益伙伴月”活動已進程過半,記者通過現場觀察切身感覺到,這場由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共同參與的大規模公益活動,如火如荼地燃起明亮的公益之光,把整座城市照耀得無比溫暖、無比美麗。截至目前,已呈現值得關注與借鑒的三大亮點。

  事實說話:聚焦抗疫、扶貧、社區治理,50多家品牌基金會組團亮相,帶來各自的公益故事

  9月5日,上海“公益伙伴月”開幕,50余家上海品牌基金會在上海著名公益地標——公益新天地園組團參展,帶來各自的公益故事。

  “面對疫情的肆虐,我們正月初三就將7700份熱餛飩送到滬上各大醫院;正月初十,又將價值百萬的咖啡和麥片送到醫護人員身邊,為他們提振士氣;正月十五,把5600包香糯的湯圓送到醫院,增添節日溫暖……”上海尚醫醫務工作者獎勵基金會是參展基金會之一,其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設立“致敬抗疫醫務工作者”公益項目,積極籌資1300余萬元、籌物17余萬件,全部用于獎勵、關愛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參與抗疫、扶貧、社區治理等是基金會展出的亮點。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實施“鄉村醫生”健康扶貧項目兩年多來,通過一線駐點扶貧,將項目覆蓋到中西部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9個國家級貧困縣,幫扶12545個村衛生室,守護22192名鄉村醫生,惠及近300萬戶貧困家庭。扎根社區的洋涇社區公益基金會展示了“少年志——洋涇中學生公益挑戰賽”和“洋涇記憶咖啡館——認知癥友好社區”兩大項目,讓人直觀感受到社區基金會在社區友好環境建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讓社區變得更溫暖。

  活動期間,上海社會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圖片視頻展同步舉辦,真實生動的圖片、視頻將人們拉回抗疫時刻。疫情就是號角,當時上海1.7萬家社會組織聞令而動,第一時間開展募捐,在各自領域發揮優勢,共同參與防疫。

  慈善公益組織成為抗疫、扶貧、社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據統計,上海市各類慈善組織累計接受疫情防控社會捐助18.75億元。在參與脫貧攻堅方面,2019年上海動員社會組織實施了675個扶貧項目,投入合計10億多元。上海已累計建成7600多家公益基地,35萬市民開通了“公益護照”,注冊志愿者總數近200萬人。

  凝聚共識:舉辦“上善論壇”,探討如何弘揚公益慈善精神,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更有溫度的城市

  公益慈善是體現城市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作為本屆上海“公益伙伴月”重要活動,市民政局指導、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等13家基金會聯合主辦首屆“上善論壇”,“人民城市建設中的社會力量參與”是其中的重要議題。

  “大力弘揚公益慈善精神,凝聚更多共識和力量,建設更加有溫度的城市,是我們舉辦‘上善論壇’的意義所在。”朱勤皓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放眼當下,公益慈善標記了上海城市的文明高度,也為城市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展望未來,要緊貼上海發展大局,著力體現上海城市的溫度,聚焦高質量發展,攜手共創上海公益慈善事業更加璀璨的明天。”

  在人民城市建設中,公益慈善機構應該做些什么?上海新滬商聯合會會長鄭永剛談道,上海正邁向譜寫新時期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新階段,新滬商聯合會將從人民城市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三方面破題,為城市建設貢獻商會力量。他希望更多社會組織與企業家能夠積極參與,讓商會組織的向心力和社會財富的向善力,轉化為推動城市建設不斷前行的原動力。

  人人參與、人人奉獻將為人民城市建設凝聚磅礴的公益慈善力量。第十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原上海師范大學校長楊德廣認為,推動更多人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城市就更溫暖更美麗,公益和慈善就是要行動而不是空談,這樣上海會變得更好。

  科技在公益慈善領域的應用為人人參與提供了便利。據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介紹:“有3億多網友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累計捐贈超90億元。我們最初的構想是改變以網友為核心的公眾的公益慈善行為習慣,讓他們體會到慈善不需要等到退休或發財,日常善舉就是公益。”

  把更多的專業方法引入公益慈善成為共識。據基金同業公會會長、匯添富基金董事長李文介紹,匯添富致力于推進責任投資(ESG),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讓上市公司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推進企業重視在社會環境治理等三方面要素,通過新指標體系強化企業社會責任。

  論壇當天,還舉辦了社會組織參與抗疫及疫后重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城市社區治理與社區基金會建設等議題的分論壇。同時,發布首個“上善共識”,表達了上海公益慈善界“向上向善、共享共建”的共同理念,提出了建設“大城有愛、公益之城”的共同目標,明確了“公謹自律、誠實守信”的共同責任,倡導了“至善至美、追求卓越”的共同追求,推動公益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上海積極建設有溫度的城市。《上海市志愿服務條例》修訂出臺,大批公益基地紛紛建立,慈善超市實現街鎮全覆蓋,社區基金會和企業基金會快速發展,公益伙伴日、公益之申評選、公益盛典、社會組織公益創業大賽等公益品牌活動蓬勃興起,公益組織專業能力持續提升,社會公眾參與日益深入。

  搭臺鋪路:各區創新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引導和促進市民了解公益、參與公益

  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是“公益伙伴月”目的之一。在“社企攜手暢享長寧公益新天地”主題活動上,長寧區表彰了“十優”社區微治理項目、公益活動品牌、社會組織品牌、社會組織領軍人物和初創社會組織等,舉行了從事民生產業的企業落戶長寧簽約儀式及社區基金會結對幫困助學捐贈儀式等。

  “公益伙伴月”期間,徐匯區和楊浦區舉行了慈善聯盟成立儀式,集聚轄區各界公益慈善人士,創新發展、跨界融合,弘揚樂善好施精神,為慈善事業賦能助力。

  創新方式促進市民了解公益、參與公益成為活動亮點。浦東新區中華慈善日主題活動和浦東公益活動月開幕儀式全程在線直播,全區還開展“家門口”公益社區行活動、“愛滿社區”等系列活動,200余家社會組織開展了450項公益活動。

  幫助和關愛困難群體也是各區活動主題之一。松江區向社會各界發出“公益同行、精準扶貧”倡議,并開啟公益直播活動,愛心人士可通過“以購代捐”方式認購并為困難群體送上一份扶貧產品。青浦區慈善超市區級示范點開業運營,同步啟動了“愛伴童行”關愛困境兒童蒲公英課堂。

  此外,“公益伙伴月”期間,上海27家知名餐飲企業的共計200個門店在餐廳開辟1平方米區域,宣傳、展示公益產品及內容,并推出公益套餐部分款項定向捐贈公益項目。在網紅打卡地標思南公館、外灘等推出公益市集,引入社會組織和企業公益項目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眾體驗活動等等,這些接地氣、聚人氣的活動帶給上海市民“好玩、有趣”的公益體驗。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2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