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
時間與空間的交匯;
歷史與現實的穿越;
不同文明的對話……
常常在國家大劇院觀演出、聽音樂,總能激發我無限思緒,而遁入一個豐富美妙的暢想世界。尤其是夜晚,散場之后,我獨步環繞大劇院,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著夜空,輝映城市的燈火,圓弧的建筑體被水托起,這富有詩意的“島嶼”,暗合了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想象。如將劇院穹隆視為藝術與自然的緣界,那么,室內是充滿人間戲劇的藝術世界,室外則是現實的人群生活與以天空、太陽、雨露和空氣構建的自然。
歌聲、琴聲回縈,月光、陽光漫灑……
藝術的美,使天與人合一,藝術與現實融匯。
我曾多次與大劇院的建筑大師安德魯先生同臺演講,在中法文化對話的論壇上,他講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講他營建空間中的宇宙觀;我講“人”所存在的現實空間,講“人”所擁有的精神世界。
當精神到達一定的層面,主觀與客觀的境界線便模糊了。一方面,無形的逐漸成為幻象、意象,被藝術家熔鑄為形式;另一方面,有形的則化為無形……
今天,老子、孔子、李白、李叔同……走進了大劇院,我順著他們的視線向外看,秋陽透過窗戶,其投影形成的直線呼應著窗外的秋波,正是上午時分,玉宇澄清,秋高氣爽。我似乎聽見:
老子曰:上善若水……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李白曰:舉杯邀明月……
弘一法師吟唱:芳草碧連天……
這里可笑迎四海賓朋,可坐而論道,可吟詩作詞,可揮毫落墨……可聽弦音緲緲,琴聲悠揚……
可謂:適得其所。
感恩偉大的新時代不僅為藝術家創造了最好的機會,也為古代先賢提供了可以傳道授業的杏壇。
感恩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對我的滋養,予我們以文化自信。
感謝國家大劇院全體同仁悉心呵護從遠古走來的先賢哲圣。我曾問王寧院長,您是否聽到這一座座青銅像,仿佛編鐘,在觀眾心靈的敲擊之下,發出美妙的音響?
王院長頷首微笑。
此時無聲勝有聲!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