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常俊卓
今年以來,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以為民、便民、安民為主題,廣泛問需、精準施策,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
“銀發族”遭遇智能辦理難?
高齡津貼申請發放省心辦
當“銀發族”遇上智能時代,各類現代化自助設備讓他們遭遇智能產品使用難,尤其是行動不便、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外出辦事更是不便。
群眾事情無小事,我為群眾辦實事。為解決老年人申報高齡津貼的疑難,深圳市制定出臺《深圳市高齡老人津貼發放管理辦法》,推進數據共享、流程再造、管理創新,建設智慧養老管理服務平臺,逐步實現高頻服務事項“指尖辦”,高齡老年人津貼申請可實現全流程零材料提交。
目前,深圳老年人申請高齡津貼有多種方式,線上線下服務高效協同辦理。面向新增符合條件的戶籍老年人,深圳民政專門推出“無感申請”,在其年滿70周歲前2個月,平臺主動推送申請提示短信,老年人只需短信回復“同意”,即可完成高齡老人津貼申請。對不方便使用手機回復的老年人,設置了“線上申請”方式,老年人或親屬通過廣東政務服務網、“i深圳”、智慧養老平臺、政務服務自助終端等進行線上申請,申報基礎信息,由后臺數據庫和電子證照庫自動識別、自動填充。對習慣人工服務的老年人,設置有“線下申請”方式,老年人親屬可協助辦理,社區工作人員也可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現場申請服務。
依托智慧養老管理服務平臺,深圳市民政局建立了與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部門的數據比對機制,準確識別增齡、戶籍和生存信息。當高齡老人津貼標準提高、變更時,平臺可實現“無感智辦”。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高齡老人津貼有4個不同檔次的發放標準,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津貼發放標準逐步提高。以前申請提高津貼標準需要現場填報并提交變更報告書后等待審批,如今,平臺會自動調整發放標準,不需要再提出變更申請。此外,享受待遇的老人在深圳市內跨區遷移戶籍的,也無需重新提出申請,遷出區于遷出次月停止發放,遷入區自落戶次月起發放。通過打通“數據孤島”,優化辦事程序,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老年人“不跑腿”,實現“免申請、自動辦”。
為強化高齡老年人津貼發放管理的精準性,深圳市規定每半年進行核驗,依托智慧養老管理服務平臺,設置高齡老年人津貼資格認證,準確辨別老年人異動信息,實行動態管理,以信息技術提升審核效率,老年人足不出戶,在家就能輕松辦理。針對部分不會使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專門開設親友代辦功能,由親友協助老年人完成資格認證。此外,還設置了特殊人群的認證方式,對因特殊原因無法在線進行資格認證的老年人,可到社區或預約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核驗。
“身后事”手續繁瑣?
“一站式”辦理緩解傷心事
親人去世,許多人還沒來得及平復心情,就要開始著手辦理繁瑣的“身后事”。如今,“身后事”在深圳實現了“一站式”辦理。
日前,深圳市殯葬管理所在市殯儀館設立的“一站式綜合延伸服務中心”正式啟用,中心涵蓋了證件注銷指引、心理撫慰、法律咨詢、生命文化教育等“一站式”服務,還引進公安戶籍部門駐點,省去群眾辦理事務的往來奔波。此外,為幫助失去親人的群眾早日走出悲傷、投入正常生活工作,深圳市殯儀館還設立了心理撫慰室,引進專業服務團隊,為群眾提供現場心理撫慰、電話咨詢撫慰。針對群眾實際需要,設置了法律咨詢室,為群眾提供遺產分割處置、繼承、公證等法律咨詢服務,提高了市民的法治意識,第一時間為解決復雜問題提供了專業的法律建議。據介紹,“一站式綜合延伸服務中心”已列入深圳市民政局“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之一。
流浪多年尋親難?
鍥而不舍幫流浪乞討人員重返家園
在美好的春天里,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內一片喜慶,歡聲笑語不斷——1名滯留9年的受助人員化樂軍(化名)終于尋親成功。
這個52歲的中年男人于2012年7月入站,因患有精神障礙無法與人正常溝通,工作人員始終難以獲取其有效的身份信息。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在對他妥善安置并送到醫療機構康復治療的同時,也始終未放棄幫他尋親。這些年,工作人員每次到醫院探訪,在帶他散步、聊天時,都會仔細觀察化樂軍的一舉一動,詳細記錄他說的一些沒有條理的語言,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細致分析。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4月,通過不斷的信息收集,工作人員初步認定化樂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人。為確保信息準確,尋親小組又將信息與屬地救助管理站和當地村委會進行反復核實,并與公安機關進行技術比對,最終確認身份信息,成功護送其返鄉。
對于化樂軍的離開,工作人員既開心又不舍。“9年的老男孩終于要離開了,那些一起相處的點點滴滴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涌上眼前,我們都希望他回家后一切都好。”救助管理站負責人表示,家是溫暖的港灣和心靈歸宿,對流浪乞討人員來說,救助管理站既是他們的“避風港”,也是回家路上的“指南針”,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將繼續以“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傳黨恩”為努力方向,幫助更多流浪乞討人員重返家園。
深圳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熊瑛表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黨和政府愛民之情、親民之意、為民之舉的重要體現。深圳市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便民、利民、安民上下功夫,切實辦好群眾身邊事。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