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用心用情寫好民生答卷

時間:2021-03-2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河南省許昌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陳志遠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笆濉逼陂g,河南省許昌市民政系統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覺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堅持“強黨建、守底線、奪金牌、創亮點”工作主線,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接著一件辦,奮力譜寫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新篇章,各項民政事業呈現新氣象、取得新成效。

突出五個聚焦,民政各項事業亮點紛呈

聚焦脫貧攻堅,織密基本民生保障網。大力推進農村低保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提高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充分發揮民政部門兜底保障政策合力,用足用好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主動發現、及時救助未脫貧、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確保符合低保條件的對象應保盡保,確保因病、因災、因學、因殘和因疫情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應救盡救,確保特困人員、孤棄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特殊群體應養盡養,確保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應補盡補,確保生活困難的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年人應幫盡幫,真正兜準底、兜住底、兜好底。

聚焦特殊群體,構建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是民生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網”。按照“應保盡保、兜底救助、統籌銜接、正確引導”原則,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為基礎,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災害救助相配套,殘疾人兩項補貼、慈善救助為補充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十三五”期間,先后6次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57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4800元;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達到年人均8892元、6240元。886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首次納入國家保障,“明天計劃”項目先后為84名孤棄兒童進行了手術治療和康復訓練;2016年,啟動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5年來,累計發放兩項補貼1.6億元;建立實施高齡老年人津貼制度,對80周歲、90周歲和10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分別按照每人每月50元、100元、300元的標準發放高齡津貼,惠及全市近11萬名高齡老人。

聚焦群眾關切,最大程度滿足人民期盼?;橐龅怯浄蘸蜌浽峁芾硭斤@著提高?!笆濉逼陂g,全市共辦理婚姻登記56萬余對。認真落實惠民殯葬政策,2016年以來,市區落實殯葬補助資金717萬元、惠及13335人。連續舉辦9屆免費生態安葬活動,218個家庭選擇節地生態安葬。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在市區建設集長期托養、日間照料、居家服務“三位一體”的“家院互融”式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安全、清潔、溫暖、康復、文化五大工程,利用三年時間對全市79所農村敬老院進行綜合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190家,床位23936張。

聚焦居民需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不斷健全村(居)民主管理和監督制度,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教育引領作用。城市社區規范化建設打出金字招牌,按照“六個規范化”(陣地建設規范化、黨建規范化、組織建設規范化、隊伍建設規范化、職能事務規范化、制度機制規范化)標準,重點抓好“一有七中心”(每個社區要有堅強的黨組織、民主自治組織和廣泛的社會組織,便民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衛生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兒童服務中心、志愿者服務中心)建設,全市累計建成規范化城市社區207個。

聚焦公共服務,社會事務管理取得突破。促進志愿服務健康發展,引導志愿服務組織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扶老助殘、扶貧濟困、社區建設、慈善公益等工作,全市共有志愿服務組織4391家,志愿者55萬名。“十三五”以來,持續優化行政區劃設置,許昌縣撤縣設區,穩妥開展26件撤鄉建鎮、撤鎮設街道等區劃變更事項;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鄢陵縣民政局被國務院地名普查辦表彰為“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先進集體”;加強地名文化建設和遺產保護,長葛市、襄城縣先后被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評定為“千年古縣”。

認清機遇挑戰,擘畫改革發展新藍圖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市民政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將充分認清“十四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認真落實“探索路徑、打造樣板、走在前列”工作要求,努力在推動全市民政工作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鞏固脫貧成果,健全救助制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繼續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健全完善防返貧致貧監測預警機制,全面推進社會救助改革,健全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發揮基本生活救助、專項和急難社會救助等各項政策合力。

聚焦“一老一小”,增進民生福祉。推進居家、社區和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推進敬老院公建民營改革,打造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落實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拓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范圍,鞏固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創新城鄉治理,促進多元參與。扎實做好全市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城鄉社區規范化建設,推進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化建設。持續加強社會組織管理,依法做好社會組織登記審查、年度檢查和抽查檢查工作,健全慈善綜合監管體系,加強福利彩票發行銷售管理。

堅持突破難點,優化專項事務。加快推進殯葬基礎設施建設,確保2021年底實現市、縣、鄉三級公益性公墓全覆蓋。全面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嚴密開展安葬(放)設施違規建設經營綜合整治行動,持續深入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穩妥推進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

樹牢安全理念,構筑安全防線。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督促指導全市民政服務機構建立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深入開展民政服務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抓好民政服務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

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民政活力。科學編制本地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養老服務專項規劃,強化民政法治建設,不斷提高民政干部依法行政、照章辦事的能力和水平。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2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