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周冉冉
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制如何有效運行,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怎樣形成合力,守護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這是民政部門亟待破解的難題。
江蘇省泰州市委市政府早準備、早動手,在建立困境兒童精準排查和保障機制的基礎上,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協調組織體系,提高關愛隊伍專業水平,增加關愛項目和陣地,為全面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準備了充分條件。
完善組織體系
推進鄉鎮(街道)未保工作站全覆蓋
5月初,泰州市海陵區京泰路街道潤泰社區工作者在走訪時發現,15歲的小飛(本文未成年人均為化名)獨自一人居住。
“孩子的爺爺奶奶數月前相繼去世,父母離異后都重組了家庭,且都不在泰州,也不愿意接孩子到身邊撫養。所以,孩子當時是無人監護的狀態。” 海陵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朱秀帥說。面對有父母但確實有監護風險的情況,區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立即啟動聯席協調機制。
不久,一個針對小飛的保障方案迅速形成——由民政局負責辦理困境兒童救助金,由婦聯負責法律援助和調解,由檢察院負責適時發出監護督促令要求小飛父母盡撫養義務,由學校負責校內安全、學習輔導,由街道民政科具體落實孩子日常生活保障,由社區安排專人每日走訪……
興化市則探索在鄉鎮層面解決困境兒童問題。
“興化市有23萬未成年人,9000多名農村留守兒童,近4000名困境兒童,光靠市級、區縣級未保機構解決不了眾多問題。我們在所有鄉鎮(街道)成立未保工作站,他們可以組織更多兒童關愛隊伍進行走訪、排查、保障工作,快速解決困境兒童個性化問題。”興化市民政局副局長劉祥裕表示。像小飛的問題,如果需要司法援助、兒童福利機構臨時監護等超出鄉鎮(街道)職能的,才上交給市未保辦解決。
此外,興化市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全市推進市域現代化考核重點工作,成立分別由政法委、檢察院、民政局、教育局、婦聯、團市委牽頭的六個督查組,協調解決所掛鉤鄉鎮(街道)工作中堵點、難點問題,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督辦預警。
“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制建立后,相關部門人人有責、人人負責,辦起事情來又快又順暢。”興化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科長陳煥才說。
目前,泰州市及6個區縣全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接下來將重點推進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全覆蓋。同時,將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項目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對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給予資金支持。
提高關愛隊伍專業性
開展兒童主任培訓全覆蓋
泰州市有未成年人近70萬,占總人口15.98%,其中登記在冊困境兒童10996名。這些孩子一旦發生困難,向誰求助、靠誰發現、如何保障?
“兒童主任是未成年人最近的守護者。我們對全市1729名村(居)兒童主任進行調研,發現他們均為兼職,其中本科以上425人,考取社工證228人。文化層次、專業能力等整體不高,影響了一些政策在基層落實的效果。”泰州市民政局局長封新華坦言,未成年人保護是個技術活,光有熱情不行。
因此,今年上半年,泰州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開展兒童主任能力建設。組建了專家組,擬定了培訓大綱、教材、試題庫,對全市106名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1729名村(居)兒童主任、所有民政系統兒童工作者,進行全員培訓、全員考核、全員認證,并在5月28日舉辦了全市兒童主任技能競賽。
“不光邀請市委黨校的專家講解政策、法規,分析特殊案例,也要求各個區縣分管兒童的民政局局長、科長上臺授課,參加兒童主任培訓考核。”封新華表示,要通過培訓、考核、認證,讓每名兒童工作者知法律、熟政策、懂原理、明責任、有辦法。
作為講師的泰州市高港區民政局副局長錢存宏,對兒童主任專業能力的重要性感受頗深:“按照江蘇省《關于落實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有關問題的補充意見》,困境兒童分為6大類55種人群,每一種對應不同的保障措施、補助標準。如果法規、政策不清,怎么甄別哪家孩子符合救助要求?應該幫助他們申請哪種幫扶項目?在對全區兒童主任培訓時,不少人因達不到要求進行了更換。現在這支隊伍由年輕、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大學生村官’、社工、法務人員、教育工作者等組成。”
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王小華表示:“今年在全省大力推進兒童主任培訓,泰州先行先試。這既是宣傳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示范工程,也是推進惠民政策落地的配套工程,更是加強基層工作隊伍和能力建設的強基工程。”
增加服務陣地和項目
實現關愛空間全覆蓋
泰州不僅加快健全未保組織體系,提升隊伍的專業能力,還大力推動關愛服務陣地建設,廣泛開展關愛活動。
泰州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成立后向成員單位發出的第一個通知,就是命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泰州市科技館等8處場所為泰州市未成年人成長護航基地。此外,全市4個兒童福利機構、6個未成年人保護機構、44個兒童關愛之家,均可為親子活動、課后看護、心理疏導、幫扶支教等關愛服務提供活動平臺。
“為方便開展活動,我們整合了各部門幫扶資源,形成項目一覽表‘口袋書’,發放給社區、兒童主任。”海陵區民政局副局長李松林表示,近幾年海陵區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培育社會組織,尋找各部門幫扶資源,建立了資源庫和需求庫。
“以前對孩子的保障,主要是救助金。現在,我們會拿著困境兒童調查評估表、‘口袋書’上門,詳細跟家長講解,按照他們家情況,可獲得康復、助學等多種幫扶救助。”海陵區城東街道東城社區書記段金梅說。
目前,團市委牽頭開設“青仔公益暑托班”,累計辦班304個,服務青少年11000人;“夢想小屋”為400名困境兒童進行環境改造。市婦聯開展“給你一個家”母愛支撐行動。市教育局推進“教師媽媽”一對一結對活動,教育系統共有2.19萬黨員干部和教師與困難學生結對幫扶。
2020年,全市各類志愿者結對幫扶留守和困境兒童5萬多人次,組織5000余名兒童參加冬、夏令營和游學活動。市龍鳳堂基金會和博愛關心下一代基金會,關愛兒童基金規模達4500萬元,為全市困境兒童提供穩定、持久的經費保障。泰州市開展“成長護航”行動,2020年市本級投入264萬元購買15家社會組織服務,結對關愛困境兒童。
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是一項事關長遠的民生實事。封新華表示,下一步,泰州將細化和壓實部門單位工作職責,構建市、縣、鎮、村四級聯動工作網絡,制定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規程;結合智慧民政項目建設,開發手機APP,推行困境兒童申請認定“網上辦”“指上辦”;加大資金投入,培育和發展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工作機構和志愿服務隊伍,形成社會關愛保護合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