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后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專業的照護服務,是當前很多失能老人迫切的養老需求。近年來,一些地方以需求為導向,積極回應群眾期盼,將居家醫養融合作為破題的關鍵一招,家庭養老床位應運而生。
簡單來說,家庭養老床位就是把養老院的護理型床位“搬”到老人家中,緩解家庭養老的難處,即以養老機構為依托,以這些機構建在街道或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或站點為支點,對失能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并由養老機構派人上門為老人提供照護,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服務。
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健全建設、運營、管理政策,發展“家庭養老床位”。2022年9月,民政部、財政部聯合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明確提出通過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面向60周歲及以上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建設10萬張家庭養老床位、提供20萬人次居家養老上門服務。
實踐中,一些地方還探索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和家庭養老床位運營補貼等醫養深度融合的機制。
可以說,家庭養老床位解決了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家享受專業醫養照護服務的迫切需求,將養老機構甚至醫療機構的失能失智床位從“有限”變成了“無限”。家庭養老床位已成為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報記者 李 洋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