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黨建引領,建強社會組織服務陣地,著力探索“雙核驅動、四翼支撐”新體系,打造社會組織高質量培育和高效能參與的雙賽道。
“引領翼”+“動力翼”
形成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核”
武侯區社會組織總數目前達到1296家,大部分社會組織面臨生存能力不足、發展動力不夠等難題。武侯區堅持問題導向,以黨建促社建為宗旨,把準“基本盤”,激活“動力源”,讓社會組織的發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引領翼”保證社會組織發展方向。做深做實社會組織黨建,讓黨的建設在社會組織落地生根,使黨建成為引領社會組織正確發展的“方向盤”。一是加強領導力。全面加強武侯區社會組織第二綜合黨委建設,成立社會組織黨組織28個,吸納黨員120名,配備16名黨建指導員,常態推進“兩個覆蓋”,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形成健全完善的黨建工作機制。截至目前,2個黨支部獲評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二是提升服務力。針對社會組織扎根社區服務居民的特性,注重在黨組織引領下開展服務,積極組織開展“黨群心連心·攜手迎新春”“共建生命綠色·我為黨旗添彩”等社會組織黨員志愿服務活動,2022年開展活動30余次,服務群眾超過8500人次。
“動力翼”加速社會組織蝶變躍升。聚焦當前社會組織核心競爭力不足、人才隊伍質量不高等制約發展的問題,以社會治理創新服務園為陣地,以品牌建設和人才創新為突破點,著力提升社會組織的“硬實力”。一是實施品牌性社會組織培育“星火計劃”。制定武侯區品牌社會組織標準,圍繞頂層設計、品牌傳播、服務品控、能力發展和組織建設5大維度設立“品牌金字塔”模型。開設品牌培育遞進式學習營,聘請行業專家15名,一對一提供深度督導支持,提供個性化品牌發展咨詢和戰略規劃,加強社會組織質量效能提升和服務產品輸出。目前已累計培育25家社會組織,評定武侯區首批品牌社會組織8家。二是開創社會服務領域“青年創造營”大賽。創新服務理念,推動院校+社會組織+社區三方合作,發起武侯區首屆社會服務領域“青年創造營”,以線上+線下多形式引入優秀大學生團隊、專業師資力量,支持鼓勵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并為每個項目提供支持資金,強化過程指導,不斷提升青年人才的理論和實踐水平,為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首屆“青年創造營”共聯動四川大學等8所高校,招募60余名相關專業高校學生,匹配服務項目14個,落地10個社區。
“暢通翼”+“聯動翼”
打造社會組織“高效能參與核”
長期以來,因為供需主體信息壁壘、資源碎片化以及參與渠道單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效能和協同作用的發揮。武侯區堅持需求導向,創新打造樞紐平臺,打通各類資源有效對接渠道,拓展社會組織參與路徑。
“暢通翼”打通社會組織參與堵點。建立樞紐平臺,著力破解政府部門項目發布、社會組織供給、居民需求不能有效回應等難題。一是促進供需資源匹配。2022年,在社會治理創新服務園建立了西部地區首個社會服務交易中心,創建“項目機會清單”“服務供給清單”“居民需求清單”,打破供需主體間信息壁壘。截至目前,交易中心已累計開拓包含政府部門、群團組織、基金會等各類購買主體在內的“項目機會清單”發布渠道60個;更新“項目機會清單”109張,項目類別覆蓋社區治理、居民服務、平臺運行、公益服務等,涉及資金3000余萬元。二是配備專屬“公益經理人”。組建22人的公益經理人團隊,為供需雙方提供資金規劃、前期調研、需求論證以及立項評審、督導、項目評估等專業服務。目前已為退役軍人事務局、團區委、統戰部等部門提供了前期調研、項目規劃、組織引薦等服務,為60余家社會組織提供了信息咨詢等服務,促進達成20余個項目,交易資金500余萬元。
“聯動翼”促進社會組織協同參與。搭建參與平臺,拓展參與路徑,支持和鼓勵多方力量積極參與,營造“多方協同、共建共享”良好氛圍。一是擴大參與力量。服務園牽頭成立武侯區社會組織聯合會,搭建協會、商會、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平臺,引導各類主體充分發揮專業、人才、資源等方面優勢,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有效融入社區治理。目前聯合會共有會員單位30家,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產業建圈強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二是強化項目支持。舉辦“五社聚力促善治”公益創投大賽,項目化支持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區慈善力量、社區志愿者等多方主體聯動參與社會治理。2022年共投入資金500萬元,支持87個項目,吸引65家各類社會組織落地武侯,協同社區開展婚姻家庭、居家養老、青少年心理疏導等服務,有效滿足了居民群眾個性化、專業化、精細化服務需求。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