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彝族山鄉移風易俗助脫貧

時間:2020-10-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柳 旭

  辦白事本是家人對逝者表達悲痛與思念的儀式,但在一些地方卻成為貧困群眾脫貧的“攔路虎”。四川涼山金陽縣馬依足鄉迷科村位于大涼山腹地,曾經是“貧中之貧”的深度貧困村,全村戶籍人口312戶、170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度多達128戶、730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村民們喪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成風,給貧困群眾本不寬裕的生活增添了沉重的負擔。

  近年來,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重視下,移風易俗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喪事簡辦之風吹進千家萬戶,貧困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一輩子攢的錢,一場喪事就沒了”

  記者了解到,由于彝族群眾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以畜牧業為主,家里牲畜比較多,辦喪事時有殺牛的習慣,自給自足,村民沒覺著是個經濟負擔。但隨著人口增加,畜牧業不斷萎縮,這個多年的傳統習俗就成為致貧原因。

  在迷科村采訪時,村委會主任賈納友土告訴記者,村民辦喪事的花費主要是殺牛和買煙花。一戶少的殺幾頭牛,多的殺幾十頭牛,花費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買煙花也要幾萬元。“不光村民自己要花錢,親戚朋友還要隨禮。往往是你送3頭牛、我就回禮5頭牛,相互間攀比很嚴重。”

  “一家的生活來源辦一場喪事就花光了,有的人家還負債累累。就像那句話說的,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馬依足鄉黨委書記白只曲說。

  鞏固脫貧成果要破舊俗樹新風

  經過幾年的脫貧攻堅,馬依足鄉的脫貧已現希望,但是大操大辦喪事的習俗時刻威脅著這一“戰果”。

  2017年,馬依足鄉下了狠心要移風易俗。“沿襲幾百上千年的習俗,要在短時間內讓村民們改變,工作壓力很大。”白只曲說,“村民總覺得簡辦喪事是不孝的表現,怕被別人看不起、說閑話,對移風易俗有抵觸情緒。”

  “開弓沒有回頭箭”。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必須破舊俗樹新風,白只曲說。

  賈納友土就親自處理過這樣的事。村里一戶村民的父親去世了,這位村民買回3頭牛和兩箱煙花。賈納友土聽說后立即趕了過去進行勸阻。剛開始對方很不理解:“我自己花錢買來的牛,憑什么不讓殺?”但經過村干部們反復說服教育,并與賣牛方協商一致后,最終這位村民沒有殺牛,而且還把牛退了回去。

  為了把移風易俗落到實處,鄉黨委專門成立工作組,通過入村宣講,讓村民逐步認識到大辦喪事是鋪張浪費,喪事簡辦、喜事新辦才能積累財富、擺脫貧困。鄉里還專門就簡辦喪事制定了“帶”“守”“獎”等措施。

  白只曲告訴記者,所謂“帶”就是讓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節儉辦喪事,發揮示范作用,逐步形成喪事簡辦的好風氣;所謂“守”就是安排村組干部到辦喪事的村民家中駐守,估算花費、控制規模,并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的監督作用,對鋪張浪費行為及時進行教育引導;所謂“獎”就是通過建立紅黑榜和獎懲機制,每季度對自覺節儉辦喪事的村民張榜表揚,并給予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獎勵。對違反移風易俗要求的村民進行批評教育,并依照村規民約處理。

  移風易俗讓貧困群眾的日子有盼頭

  通過年復一年的宣傳引導,群眾對喪事簡辦逐漸有了共識,迷科村在全鄉率先實現了辦喪事不殺牛,馬依足村在全鄉率先實現了辦喪事不燃放煙花,貧困群眾的經濟負擔大大減輕。

  馬依足鄉的移風易俗不僅在村莊里取得明顯成效,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同樣有效果。鄉黨委副書記兼東山社區黨支部書記俄的土亨告訴記者,彝族家庭老人去世后,有發“坨坨肉”(大塊的豬肉或牛肉)的習俗。一戶辦喪事,前來奔喪的能有上千人,家里經濟條件差的給奔喪的每人發兩三坨肉,家庭條件好的給奔喪的每人發十幾坨肉,一戶一次發幾千斤甚至上萬斤肉在當地非常普遍。為了減輕貧困群眾的經濟負擔,鄉黨委和政府加大移風易俗宣傳倡導,社區內規定“居民辦喪事不發‘坨坨肉’,改吃回鍋肉和炒菜”,為此社區將培養30名廚師,滿足居民辦喪事時的需求,經測算這樣可以幫貧困群眾節省一大筆喪事開支。

  在馬依足鄉黨委和政府的大力倡導下,在黨員干部的帶頭示范下,在廣大群眾的響應配合下,當地群眾辦喪事的戶均花費已經從過去的十幾萬元減少到目前的一兩萬元,移風易俗逐漸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迷科村的貧困發生率也從超過40%下降到0.2%,村民們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住上了好房子、發展了好產業、過上了好日子。

  ■ 記者觀察

  脫貧攻堅要開源也要節流

  為了辦一場“像樣”的喪事,少則花幾萬元,多則花十幾萬元、幾十萬元,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而對經濟基礎本就薄弱的貧困家庭來說更像是一場災難,因為這讓一輩子甚至幾代人的努力付諸東流。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是幫貧困群眾增加收入來源,但節流與開源同樣重要。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增強財富積累意識,這對貧困群眾能否逐漸過上好日子至關重要。喪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是陋習,必須遏制。但婚喪嫁娶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既要滿足群眾需求,又要樹立時代新風。要讓群眾意識到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并不是表達孝心的方式,為了所謂的面子借錢舉債辦喪事更是不可取的行為。反之,把來之不易的經濟收入用在發展生產、子女教育等方面,才是逐漸擺脫貧困、奔向小康的正道。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