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 毛卓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衢州民政部門決心搶抓“重要窗口”機遇,積極踐行“五化”理念,扎實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人民至上,秉承執政理念人本化
衢州市民政部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全面落實好各項民政惠民政策。近年來,堅持改革創新,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把民政工作辦成一件件有溫度的實事。完成43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建成省級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個,新建或改造提升街道中心食堂9個,建成社區共享食堂或社區助餐點37個。服務流浪乞討人員“五個一”,即理一次發、洗一次澡、更一次衣、做一次教育、談一次心,體現人本精神。
堅持社會參與,實行民生保障多元化
新時代人民需求從吃飽穿暖向精神撫慰轉變,相應地,民政工作從單純兜底性向適度普惠性轉變,保障模式由政府托底向與社會力量協同轉變,基本民生保障在加強政府投入的同時,還要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
今年以來,為了確保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上一個都不少,衢州市民政部門采取一系列舉措,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落實落地:深入開展低收入農戶大排查工作,確保80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全面清零;全面開展困難群眾大摸排,集中整治“漏保”問題,真正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攻堅,開展“招善引慈”,引入杭州等發達地區慈善公益組織 100多家,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為8000多戶困難群眾開展扶貧幫困;同時,發動黨員、公職人員、志愿者和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幫困活動,落實困難群眾探訪關愛制度。
堅持數字賦能,推動社會治理智能化
今年以來,衢州市作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試點”,完善“三通一智(治)”智慧衢州線上操作平臺體系,以智治促善治,打造數字化背景下的社區治理和服務新模式。通過線上“鄰禮通”、線下“鄰禮匯”,真正使社區治理更智慧、社區服務更智能,打通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居民物業費收繳、報修等身邊的小事、煩心事都能得到及時解決。
衢州市積極探索數字地名,推進地名服務數字化,賦予地名文化新生命,通過地名二維碼,讓地名“活”起來、“動”起來。
深入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借助互聯網推行“低保惠民聯辦”,改“實地跑”為“線上跑”,讓群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就能辦成原本要跑多部門的事情,方便了群眾辦事,也使社會救助更加精準有效。
堅持專業引領,推進社會服務品牌化
衢州市民政部門推動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不僅在量上下功夫,更在質上做文章,力求專、精、細、實。“專”就是專心、專業,努力提升民政專業化水平;“精”就是精準、精品,打造民政工作標桿;“細”就是細節,從細處入手,細微中見真情;“實” 就是務實、求實效,往實里抓,往實里做,打造一批基本社會服務精細化品牌,以點帶面,將“盆景”栽成“風景”。
今年以來,按照“人無我有、快馬加鞭,人有我優、首當其沖,凸顯辨識、坐言起行”的要求,衢州市著力打造了基層社會治理“兩鄰”模式、節地生態殯葬、品牌社會組織、具有儀式感的婚姻登記服務模式、幸福康養頤養之城、民政行政執法標準化、志愿服務之城、“民生使者”黨建等具有衢州民政特色的品牌,以品牌力量提升服務質量,擴大社會影響力。
堅持固本強基,助推民政隊伍規范化
今年以來,衢州市民政部門統一理念、統一形象、統一標準,著力打造一支能擔當、善落實的民政干部隊伍。首先是統一規范執政理念,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加強民政自身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建設清廉民政。堅持高調做事、低調做人,通過做好民政工作為黨和政府凝聚民心。其次是統一規范職責履行,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動融入大局,當好參謀,認真履行“三基”職責,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揮民政在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最后是統一規范服務禮儀,以“民生使者”作為全市民政干部的統一形象規范,設置統一標志、標識,統一工作規范流程、規范標準,推行“微笑服務”“首問責任制”等,用心工作、熱心服務,以民政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當好重要窗口的建設者、維護者和展示者。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