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走進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五臺小區,干凈整潔的庭院里,各種活動設施齊全,易地扶貧搬遷而來的陳壽長就住在這里。72.09平方米的兩居室,市值20多萬元,在享受各種政策之后,他只掏了不到1萬元就拎包入住了。坐在客廳沙發上曬著太陽的陳壽長,滿足地笑著說:“現在房子變好了,路上沒泥了,我不用擔心摔倒了。”
時間回到兩年前,70歲的陳壽長生活在耀州區照金鎮高爾塬村,他和11歲的孫女相依為命,住在破舊的老房子里,每天孩子要獨自走一小時的山路去上學,雖然有低保,但生活仍是一片灰暗,看不到希望。
和陳壽長一樣的農村低保對象,在耀州區有3891戶9131人,建檔立卡低保對象2879戶6980人,農村特困供養521戶542人。怎樣帶領他們走出貧困,實現在“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耀州區民政局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原則,緊緊圍繞“三個聚焦”,全面加強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兒童福利、殘疾人政策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兜底工作制度“保基本、救急難、兜底線”的功能,與其他扶貧政策形成合力,編密織牢“覆蓋全面、救急解難、托底有力、持續發展”的基本民生安全網。
目前,陳壽長家享受產業幫扶、移民搬遷、生態幫扶、健康扶貧、教育幫扶、低保等政策,2019年底,他家人均純收入為8535.7元,他和孫女全部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兩不愁、三保障”均已達標。
今年8月初,陳壽長確診患有肝硬化、膽囊癌等多種疾病,轉診到西安后花費巨大,一老一小頓時陷入恐慌。8月21日,他的情況經高爾塬村急難問題快速響應服務隊隊長張東濤上報后,區民政局啟動了“救急難”綠色通道,先救助后審批,當天就給予陳壽長7200元臨時救助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享受各種救助政策后,整個治療他只需自付幾千元。
陳壽長逢人就說:“過去我們家生活很困難,多虧黨的政策好啊,先是讓我們在城里住上了這輩子想都不敢想的大房子。今年下半年又幫我到西安看病做手術,現在我恢復得很好,孫女也能在家附近上初中,我感謝民政的好干部!”預計到今年底,他家總收入可達3萬余元,能順利實現脫貧。
耀州區民政局副局長趙曉勇介紹道:“截至目前,為12名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7萬余元;為151戶500名困難群眾送去‘救急難’資金100.53萬元;開展家庭經濟狀況核查5019戶10842人,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為低保、特困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409.28萬元。全區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