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堅定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推動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0-12-1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民政部培訓中心)黨委書記 鄒文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民政教育事關民政事業發展、事關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和重點要求,深入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是規劃和推進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

一、深刻認識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和提高教育質量作出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提出明確要求,為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一是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必然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民政教育事業,使民政教育事業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高水平民政人才供應提供可靠保證,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打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各個環節,在促消費惠民生、調結構增后勁的多個領域,都需要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源源不斷輸送高質量的人力資源。三是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全會提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要求,準確抓住了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薄弱環節。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充分培養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高水平人才,積極應對基層治理人才不足、水平不高、能力不夠的短板和弱項,為實現“明顯提高”的目標任務提供智力支持。

二、準確把握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要求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實現教育強國的根本方向、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標,深刻理解其中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轉化為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要求。一是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格局要高瞻遠矚。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今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緊迫任務。面臨新時代的高職教育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要牢牢樹立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牢牢把握“現代大學制度”和“現代職業制度”兩個支點,切實找準學院的歷史方位和發展使命,始終堅持“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發展道路,認真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三大根本問題。二是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理念要貫穿始終。教育改革,理念先行。破解難題,解決瓶頸,改善不足,需要從戰略的高度進行思考謀劃。近些年,學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也清醒地認識到,學院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短板:人才培養質量與民政事業發展需要不能完全相適應,社會服務能力與民政行業期待不能完全相適應,學院辦學經費與學院事業發展、教職工追求美好生活不能完全相適應。需要堅持高質量的發展理念,堅持辦學特色,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質量,不斷滿足民政事業發展的新需求。三是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要切合實際。將學院打造成為培養民政行業高級人才的搖籃、開展民政政策理論和科學技術研究的智庫、為民政系統和全社會提供相關技術標準支撐的陣地、展示民政文化魅力的窗口,是我們的使命之所系、責任之所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高職院校辦學的各項要求,確保辦學條件達標、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效益顯著。搶抓機遇,積極創造條件,建設一所以健康養老為中心的職業教育大學,為民生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三、認真貫徹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民政部黨組決策部署,切實增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緊密結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真正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努力發揮學院在新時代民政教育中應有的作用,凝聚起全面建設民政高水平大學的磅礴力量。

一是堅持高質量的黨建工作。高質量的黨建工作首先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在推進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程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及時將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貫穿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著眼于提高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與時效性,優化內容、改進方法,創新載體、因材施教,使這門課程更有溫度、力度、效度,更好地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踐行高質量的人才培養。質量是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旋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注重教育的內涵式發展,為民政事業發展及社會管理、社會服務領域培養有愛心、有情懷、有才學、有擔當的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領域一流人才,是民政教育事業賦予學院的光榮使命和核心任務。創新專業發展機制,聚焦養老服務、社會工作、社區治理、兒童服務、假肢矯形、康復護理、綠色殯葬等領域發展動態,不斷完善特色專業體系,帶動學校專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滿足行業需求、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特色專業集群。

三是推進高質量的社會服務。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強化系統思維,樹立全局意識,堅持高職教育、科學研究、干部培訓、職業技能等級評價、“1+X”證書試點統籌規劃布局,形成一系列具有示范輻射效應的標志性建設成果,全面提高社會服務水平。深入開展民政系統干部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工作,打造精品培訓品牌,發揮好干部培訓鑒定工作在民政能力建設和民政脫貧攻堅中的主陣地作用,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融入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不斷滿足基層民政的培訓服務需求。

四是打造高質量的專家智庫。學院作為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基地,以服務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和民政政策創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高水平科研團隊,參與民政專項業務標準化規劃的編制和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工作,充分發揮科研工作在民政基礎研究、民政標準化建設、民政政策創制、科學技術研究及成果運用中的“智庫”作用。進一步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民政行業標準和國家專業建設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五是完善高質量的內部治理。著力構建共商、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破除阻礙學院治理現代化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促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現代化,進一步激發學院辦學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這為學院高質量發展、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抓實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充分發揮黨代會、教代會、學代會和群團組織的作用,推進由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由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由要素驅動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型,持續激發辦學活力。進一步營造更加安全、更加舒適、更加有活力的干事創業環境。不斷滿足教職工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每一名教職工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1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