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天霖
今年1月20日左右,從湖北陸續回到潘渡近百人。潘渡是福建省連江縣的一個山區鄉,鄉里還有兩個4A級景區,人流量每天近萬人次。如此大量的人員流動如何防疫控疫?
敢擔當,首開“封鄉”第一例
如果要問潘渡鄉黨委多年來做過最難的決定是什么?那應該就是“封鄉”了。根據連江縣委縣政府指示,務必以最嚴措施抓實疫情防控各環節,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安全。作為該縣首個對村居社區進行封閉管理的鄉,鄉黨委1月26日發出通知,27日起實行社區和村莊封閉管理,這在全省也少有先例。
貴安新天地社區,常住人口4萬多,五湖四海的外地置業者占一大半,人員往來復雜。那時,鄉防控指揮部已通過各種渠道摸排出該社區有湖北籍業主108人,屬于武漢“封城”后回來的有72人。外部面臨輸入,內部可能擴散,“封”了之后,肯定會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引起恐慌。不封,明擺著增加風險。而對于全鄉11個村莊的56個自然村,封閉管理難度更大。面對兩難,黨委班子很快想明白了:“封!”人命第一、人民第一才是目標!于是,一個“封鄉”的工作方案應運而生了。
嚴死守,三管齊下打阻擊
阻擊戰的核心就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八個字,圍繞這個中心,鄉黨委工作分三步走:一是輿論造勢。通過各宣傳渠道,包括開會傳達,上門動員,宣傳單發送,致業主的一封信、全鄉廣播等宣傳手段說明事態的緊迫性和“封鄉”的必要性,取得業主、村民的理解。二是封閉管理。社區僅保留一個出入口,對所有車輛(含機動和非機動車)實行只出不進,杜絕流動人員隨車進出小區,安排專人對進出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確保不遺漏。三是暖心服務。成立“黨支部+物業+醫護人員+志愿者”的幫扶團隊,通過微信、電話關心問候居家觀察戶身體狀況,上門測量體溫,為他們倒垃圾,采購生活用品送至家門口。這項工作很快起到了效果,通過這10天的“封鄉”管理,排查出156名有武漢接觸史人員。
想妙招,人文關懷促防疫
外部輸入得到控制,內部擴散的問題又來了。在貴安新天地社區摸排工作中,發現一業主接納了武漢好友一家5口人居住,卻隱瞞不報,甚至在小區四處走動。為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鄉黨委決定強制隔離此戶全部人員。但聽到此戶有2名不到2歲的幼兒時,黨委犯難了:如果把大人全部隔離了,小孩怎么辦?社區黨委開會決定,留一名女性照顧兩個兒童,實施居家隔離,并由新成立的幫扶團隊每日負責配送生活物資。
為了減少人員聚集,鄉黨委倡議,用“學習強國”開視頻會議部署防控工作。此舉得到了各村書記的一致點贊。
與此同時,該鄉也是首個使用線上電子防疫問卷的鄉鎮,內容包含14天內是否去過武漢、溫州等地,是否有感染者接觸史等,只要一掃二維碼,就可以用手機填寫提交,避免人員接觸,提交后數據自動導入后臺,辦公室可以實時統計最新情況,數據可回溯分析。
上率下,班子成員沖一線
貴安新天地社區只有7名干部,在各村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怎么實現24小時無縫交通管制?鄉政府班子成員主動擔當,夜以繼日,帶領全鄉黨員干部參與路口執勤。路口值夜班的,一件大衣、一壺熱水就是他們的全部裝備。此外,每位班子成員要專班負責幾戶居家觀察人員,除了每日跟蹤其身體狀況外,還需要幫助解決生活物資問題、進行心理疏導等。晚上十二點了,一位居家觀察戶給黨委書記任慶林打電話,說這樣觀察太難受了!任書記趕緊耐心疏導化解其恐慌情緒。
在領導班子全力動員及實際行動感召下,全鄉300多名物業人員、40多名黨員志愿者也自發加入執勤的隊伍,很多業主更是主動為鄉指揮部提供湖北回連人員的線索、可疑車輛和人員的信息,群防群治的氛圍更加濃厚。
潘渡鄉從1月27日開始“封鄉”,到目前為止,該鄉除了29日確診一例輸入性病例(現已治愈出院),至今疫情沒有發展,未出現二代傳染。一個決策如果不夠完善,事后就可能遭受種種非議,甚至是問責擔責。如果沒有鄉黨委的堅守,在兩難時的果斷擔當,很難想象全鄉疫情會發展成什么樣子?防疫阻擊戰還在繼續,潘渡鄉黨委成員們依然在嚴防死守,他們為了全鄉7萬多百姓的安康,將一直堅守下去,直至打贏這場艱苦的戰役……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