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 洋 通訊員 李 卓 馬盛潔
成立9個督導組,對182個社區、1295個小區、135家養老機構,實施多輪督導檢查。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遼寧省營口市民政局動員全系統黨員干部,上下合力,堅守防控一線;引導6萬余名社區網格員、志愿者、專業社工,齊心協力,一起走共克時艱的戰“疫”之路。
“不去實地看幾遍,心里總覺得不踏實。”
“我院已實行封閉管理,嚴禁各類人員出入。”1月27日,營口市養老院門口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被門崗拒之門外,他就是營口市民政事務中心副主任于天偉。
在疫情防控部署中,于天偉承擔著全市養老機構疫情防控督導工作。也是從這一刻起,開始了他每天下基層的日子。“全市的養老機構,我不去實地看幾遍,心里總覺得不踏實。”
于天偉帶領督導組成員,30多次到全市各養老院督查,被“堵”在門外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隨著防控要求越來越嚴,在于天偉倡導下,營口市建立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每日監測報告”。每日早晚測量在院老人體溫,院內醫護人員倒班休息至返回崗位期間的動態監測,都及時記錄在冊,讓各養老機構內部防控情況一目了然。
營口市養老院發揮醫養結合優勢,在院內的溫馨醫院設立隔離室及發熱門診,對體溫異常的老人進行24小時定期體溫檢測,發現異常立即啟動應急程序。迄今為止,養老院的全體員工一直堅守在一線,沒有一人遲疑、沒有一人退縮。
“一次談不攏就再打一次電話。”
疫情發生后,營口市立即發出動員,399名專業社工主動請纓,下到各小區配合開展疫情防控。西市區五臺子鴻大社區宋念時就是其中一位。
她所在的社區是由幾個分散不成型的小區組成的,實行封閉管控難度大,限制單口出入、其他出口全部封閉并設置防護欄的措施,給一些居民帶來了不便,總會有個別人發泄不滿情緒。
宋念時到小區上崗的第2天,就遇到一位居民將車停在了小區計劃封閉的門口,妨礙防護欄的安裝。她多次聯系該居民,換來的卻是惡語相向。
“一次談不攏就再打一次電話。盡全力疏導他的不良情緒,只有他理解了,才會配合我們工作。”幾次電話下來,她的執著打動了車主,將車挪走。后來,這位居民每次進小區都會和她打招呼,還提醒她一定做好防護。
這就是社區防控的一個側面。自疫情暴發后,營口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補充到社區網格化管理中,全市120余支志愿服務組織紛紛行動發動志愿者下沉社區。每天有近6萬名社區網格長、志愿者、專業社工在行動,挨家挨戶排查疫情、嚴防死守小區門戶,做到疫情防控無死角。市民政事務中心副主任趙宏、紀委書記董麗、工會主席欒栲,主動申請包保社區防疫,組織8個督導組對全市182個社區1295個小區進行實地檢查,現場解決問題204個,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社區防線。
“那么多人不計生死地沖在一線,我也不能落后啊!”
“我正忙著,一會兒再吃,你們先吃吧。”大年三十,營口市民政局辦公室主任邵振東依舊忙碌著,而他的兒子和愛人一直等候在市民政局一樓大廳里,只為一起吃頓團圓飯。表針一圈一圈地轉,兒子幾次上樓問爸爸什么時候可以結束,但得到的回答卻是一樣的。
從臘月二十九至今,他帶領科室人員始終奮戰在崗位上,上傳下達、總結匯報、調配物資,他們一刻也不敢松懈。
像邵振東一樣,市民政事務中心辦公室負責人陳剛也面對著一道必選題。
年前,他的父母從重慶老家坐了兩天的火車來到營口,就想跟兒子過個團圓年。畢竟,一家人已經十幾年沒有一起過年了。但是在這一刻,他必須把疫情防控擺在第一位。
“爸媽,兒子也想跟你們老兩口好好嘮嘮家常。可現在這么困難的時候,那么多人不計生死地沖在一線,我也不能落后啊!等疫情解除,我再好好盡孝。”給父母留下一張紙條,他就走出家門,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