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春艷
社區是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道防線。江蘇省張家港市憑借近年來構建的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隊伍“三社聯動”深厚基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在抗擊疫情的考場上交出了一份過實過硬的答卷。
時刻備戰 絲毫不怠
自1月24日江蘇啟動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防控措施以來,張家港市民政部門第一時間進入備戰狀態,向社會組織先后發出倡議和公告,號召全市100多家社會組織和4000多名社工,一著不讓、夜以繼日地堅守在267個城鄉社區,使社區成為了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媽媽,你是個壞媽媽,可我就是很想你……”2月18日,多日在一線抗“疫”的暨陽湖社區黨總支書記徐敏接到自己不到3歲的兒子打來的電話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連日來,各地復工返鄉人員不斷增多,徐敏深知社區疫情防控責任重大。她帶領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們,起早貪黑在社區各個路口執勤,量體溫、做宣傳,絲毫不敢懈怠。“任何一個疏漏的細節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我一直把社區當成自己的家,居民就是我的家人,我一定要保護好他們,責無旁貸。”徐敏說。
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廣大社區工作者全力以赴、克服困難。從強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實施地毯式排查,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到叮囑督促社區居民多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從做好社區封閉管理,加強疫情監測,協助落實“四類人員”分類管理,到測體溫、做消殺、清垃圾、搞衛生;從安排監督密切接觸人員居家醫學觀察,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到服務保障居民日常生活,解決居民各種具體細微的生活難題等,社區工作者面對的是千家萬戶、千頭萬緒。他們說,自己并不是“逆行者”,只是做了分內的工作。
落實落細 彰顯合力
疫情發生以來,張家港市2019年度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入選項目中的多家社會組織,運用專業方法,發揮專業優勢,配合項目落地村(社區)開展工作。“三社聯動”打造的專業化社區服務,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檢驗。
困境老人一直是民政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為確保這一類特殊人群的健康安全,市永聯惠民服務中心實施了樂天派·夕陽紅——老當藝壯老年增能計劃,專門為老人提供服務。社工針對老人出門不便、聚集聊天、自我防護意識不到位等問題,每日為他們測量體溫、提供日常用品、做好防疫宣傳。對于一些過度緊張的老人,社工們提供心理疏導服務,緩解老人因疫情產生的焦慮、恐慌等情緒。
張家港市啟明星家庭教育服務社在徐豐村實施開展“大手拉小手”新市民家庭成長計劃,社工指導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及社區新市民戴口罩方法、七步洗手法;社工運用心理學ACT法,幫助居民進行壓力管理、情緒管理,通過接納放下、認知解離、接觸當下、以己為景四套可操性的技術體系,提升居民抗壓能力,避免恐慌情緒。張家港市葵芝家青少年服務社在善港村實施開展心系“新”靈·善港同心項目服務兒童。疫情期間,社會組織開設網上微課,錄制呼吸放松法、危機下的情緒管理等課程視頻,幫助青少年及其家長緩解不安情緒,有計劃有規律地度過假期。截至目前,張家港市累計投入1852萬元用于資助231個由社會組織運作實施的公益服務項目,惠及全市城鄉社區。“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張家港市民政局局長范一明說,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全市社區的“三社聯動”無疑是一次挑戰和考驗,現在安全、溫馨的社區便是其成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