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蕾 史月圓
43歲的孟瀟逸是一名有18年黨齡的老黨員,2011年調到江蘇省宜興市民政局工作。曾經13年的警察生涯,養成了她在工作上總是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
10年來,她在市民政局的多個部門工作過,不管工作崗位如何變動,她始終不忘初心,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忘我奉獻,特別是在敬老扶幼的崗位上,書寫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責任與情懷!
有一種幸福叫陪伴
2018年年初,孟瀟逸到市社會福利中心擔任主任和黨支部書記。宜興市福利中心是一個特殊的大家庭,生活著400多位老人和孩子,如何貼心地照顧、關愛和守護他們,成了孟瀟逸的新任務。
新入住介護區頤養園,不太適應集體生活的張婆婆顯得比較憂郁焦躁,整天嚷著要回家,時不時還一個人偷偷抹眼淚,這一切被細心的孟瀟逸看在了眼里。每天巡視時孟瀟逸都會到介護區多停留一會,和張婆婆打個招呼,握握她的手,給她一個擁抱。一段時間后,老人漸漸適應了中心的生活,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臉上。與子女通電話時,老人說:“我現在又有了一個小女兒叫孟瀟逸,她把我照顧得很好。”
有一種標準叫溫暖
“這兩天,我和老伴把家里房子賣了,以后福利中心就是我們的家了。這幾年福利中心開展的標準化創建,服務和管理與以前大不一樣了,我們很放心。”90多歲的吳校長笑呵呵地說。為了管理和服務每一個環節都有據可依,孟瀟逸上任初始,便迎難而上,開展標準化創建。她的目標明確:讓行為符合標準,讓標準成為習慣,把冷的標準變成暖的服務,為老人和孩子建一個溫暖的家。
2019年8月,宜興市社會福利中心以無錫地區第一名的好成績,高質量通過了江蘇省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的終期驗收。孟瀟逸和她的團隊潛心向專業人士請教,邊摸索邊改進,700多個日夜、22種工作崗位、269條標準,具有宜興特色的“3+1”養老機構標準化服務體系第六版,于2020年3月正式上線運行。
有一種責任叫堅守
這個春節對于全國人民來說十分特殊。孟瀟逸她默默退掉回家的機票,堅守在工作第一線,為了“大家”舍棄“小家”。
從1月25日起,中心就實施封閉管理,人員不進不出,100多位回家過年的老人也無法回到中心。為了讓家屬們及時了解情況,25日當天孟瀟逸和同事們一起,挨個打電話聯系老人家屬說明情況,電話一直打到深夜。
從封閉管理的第一天開始,孟瀟逸就以中心為家,和400多位老人和孩子吃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兩個月。隔離期間,她想盡一切辦法,用視頻連線、改善伙食、心理輔導等方式穩定老人們的情緒。2月份,特殊家庭老人無人照料急需返院,福利中心設立起了全市第一個養老機構回院老人隔離區,特殊時間,考驗的不僅是專業水平,更是面對危險的勇氣與擔當。
然而,孟瀟逸是母親也是女兒,這些年讓她最為愧疚的就是家人。2019年4月正是中心創建標準化終期驗收的關鍵時期,父親肺癌晚期,遠離家鄉的她不能陪伴,連父親生前最后一面都未能見到。疫情期間,孟瀟逸夫妻雙方都在抗疫一線,外賣停送,14歲的女兒一個人在家上網課,一頓泡面從中午吃到晚上。
“守護好每一位生活在福利中心的老人和孩子,為他們謀幸福,謀快樂。”孟瀟逸守著初心,為“一老一小”撐起一片愛的天空,鏗鏘玫瑰在這一方天地綻放芳華。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