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燕
作為一名民政干部,他兢兢業業、認真盡責,一心投身在幫扶困難群眾的事業當中;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參政議政,履職擔當,腳勤筆勤,為發展建設出實招、獻良策。
當這兩種身份碰撞,他在“連天線”和“接地氣”間,發揮出了巨大能量。他就是浙江省麗水市政協委員、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沈紹春。
2017年,沈紹春來到麗水市民政局社救處工作,在統計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特困供養生活標準過程中,他發現,低保標準由各地根據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確定,麗水9個縣(市、區)的標準不一。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受戶籍制度制約,城鄉低保標準還存在著“戶籍剪刀差”。
“同樣是低收入農戶,應該受到沒有差別的幫扶。”帶著“助農增收”的初衷,沈紹春開始了扎實走訪和詳細查詢。他拜訪一家家困難農戶,吃透一份份政策文件,撰寫了《加快推進低保城鄉一體化,確保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的社情民意信息。這一信息迅速得到了3位麗水市領導批示,并助推了麗水市城鄉一體化低保標準的實行。當年11月,《麗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市實行城鄉一體化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正式出臺。
這篇社情民意信息,最終推動6.7萬名困難群眾實現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也許各項工作快要水到渠成,我的信息成了最終推動的契機!”帶著一份政協委員履職的擔當和熱忱,沈紹春再接再厲,在2018年撰寫信息,有效推動了麗水特困救助供養生活標準實行城鄉一體化,麗水也成為全省首個實行該項全市統一標準的地市。
隨后,他又于2019年、2020年圍繞為低收入農戶增收的不同切入點,先后撰寫了兩篇社情民意信息,謀劃增收路子,探尋政府關鍵發力點。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提高了低保標準只是每個月多幾十元,但對低收入農戶來說,卻是改善生活的助力,甚至是救急解困的錢。”沈紹春說,因為政協委員這個身份,給了他下情上達的機會、施展作為的空間以及為民發聲的平臺。于是,他以筆為援,抒寫故事,展現作為。
在沈紹春負責麗水市低收入農戶“農村小額保險”的采購工作時,發現理賠成為最大問題。“投保人要主動申請理賠,要來回奔波整理各類理賠資料,焦頭爛額后還有可能因為不知曉政策而沒有獲得賠付。”尤其考慮到山區里的困難群眾以及腿腳不便的老人,沈紹春開始積極思考。
如何把好事辦得更好?2018年,他提交了《在醫保結算系統開展意外傷害保險“即時賠”智能化系統的建議》的提案,建議通過部門合作、信息共享和數據對接,“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提高低收入農村小額保險、老人意外險等政保合作項目的賠付效率。對此,麗水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率先啟動了保險理賠系統“最多跑一次”改革。2019年11月,麗水市保險直賠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低收入農戶“農村小額保險”是首個試水項目,12萬困難群眾成為理賠“一次都不用跑”的首批受益對象。
“看到自己的提案最終得到了落實,并真正幫到了最需要的人,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胸懷“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懷,肩負“一片赤誠為群眾”的決心,沈紹春滿懷參政議政的激情投入到社會救助工作中。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