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祝 闖
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在即,四川省遂寧市從10月14日開始,邀請4名高校教師分6個專場,為當地包括社區工作者在內的800多名考生提供考前輔導。支持參加社工考試,是遂寧市提升社區工作者能力的多種舉措之一。
持續增強社區治理能力,是遂寧民政部門一項篤定抉擇。遂寧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馮蓉志表示:“社區工作者向居民傳遞政策、提供服務,作用不可替代。對這支隊伍進行專業化、職業化打造,已成為當務之急。”根據市委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分工,市民政局承擔了基層自治工作組牽頭職責,牽了15個部門的“口袋”和全市一半的治理任務。如何為社區治理賦能?遂寧進行了自己的探索。
引導專業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
《遂寧市委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中明確,市民政局負責牽頭實施社會組織培育孵化計劃。遂寧市民政部門通過多次調研拿出方案,建立市、縣、鄉鎮(街道)三級社會組織服務平臺,讓每一級的社會組織都能承接住政府轉移的職能。
今年8月,遂寧市委編委批準設立遂寧市社會組織和社區治理服務中心,主要承擔社會組織能力建設以及社區治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隊伍建設等工作。遂寧市委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工委副書記田貴凡認為,市社會組織和社區治理服務中心的成立,從制度設計上解決了市級層面無社區治理平臺、無支撐的問題。
與此同時,每個縣(市、區)也都建立了社會組織孵化園。這些孵化園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街道和社區孵化社會組織、培育社工人才、研發社區治理項目。
得益于蓬溪縣社會組織孵化園的支持,蓬溪縣新希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從2014年初創時的單槍匹馬,發展到現在已有十多位專職工作人員,其中有6人還考取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服務也從過去的關愛困境學生,拓展到服務特殊困難群體、助力精準扶貧等多個民生領域。其負責人趙兵感慨道:“蓬溪縣社會組織孵化園不單為我們保障了工作場所和基本設施,更重要的是組織的各種培訓提供了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的機會,使我們少走了彎路,也能有高質量發展。”
如今,已是4A級社會組織的蓬溪縣新希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積極參與到蓬溪縣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的建設當中。“我們機構承接了大石鎮社會工作站的服務,目前2名社工駐站,協助鎮民政開展社會救助、兒童關愛等民生服務事項。”據了解,目前遂寧全市已孵化出25家社會組織,全部投身到了基層社會服務當中。
“全市有33個鄉鎮(街道)建設了社會工作站,其中蓬溪縣22個鄉鎮(街道)已經實現全覆蓋。”田貴凡表示,“借助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平臺,政府可以將專業社會組織引入鄉鎮和村居,就能將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在群眾中落實得更細,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更加精準化、個性化的服務。”今年年初,遂寧市民政、財政部門專門編制了政府購買基層治理服務項目目錄,將兒童關愛等43項基層治理事項納入其中。
“四庫”保障人才建設行穩致遠
為了提升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遂寧市民政部門將人才培養作為突破口,推動建設了社區治理能力“師資庫”“課程庫”“案例庫”“現場教學點庫”,已經成為確保社區治理人才隊伍建設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
“師資庫”,請來專家給社區工作者授課。遂寧市民政部門通過配套購買社會組織項目督導服務的方式,將成都、重慶等地高校的專業人才引進來,建立了社區治理能力“師資庫”。時下,重慶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院校社會學相關專業的教授和社會治理領域的專家,每個月都會定期到遂寧給全市社區工作者授課,每個季度還會對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進行督導。
“課程庫”,專業化培訓提升社區治理能力。“課程庫”按照領軍人才、從業人員、志愿者三個人才層次設置,開設了社區內部治理能力提升、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及作用發揮、社區親民化建設、回遷安置小區融入發展、社區服務項目研發、社區發展戰略謀劃、社區品牌營銷、社區慈善體系建設等8項能力提升課程。“課程庫”負責人、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葉聲波表示,在“課程庫”基礎上,建構起“菜單式課程”“定制式培訓”“保姆式督導”“頂崗實習實訓”等理論與實操結合的課程體系。前不久,遂寧市河東新區民政部門就通過購買服務,委托區社會組織支持中心為27個社區、16家社會組織和3個街道社會工作站提供能力建設培訓,開始了為期3年的“菜單式”社區治理定制課程培訓。
“案例庫”,找出優秀案例和創新故事做樣板。基層社會治理的經驗來之不易,遂寧市邊實踐邊總結。市社會工作協會籌資24.5萬元,實施社區治理能力標準化應用項目,分類別收集社區治理優秀案例、社區創新故事,通過集結成冊建成了“案例庫”,供大家學習研討,也供領導決策參考。
“現場教學點庫”,提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為了讓基層社會治理的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遂寧市通過分類建設孵化平臺、托管平臺、社工坊、便民服務和議事廳等現場教學點,建起了“現場教學點庫”。目前,遂寧市安居區鳳凰街道黃林社區、蓬溪縣金橋鎮翰林社區已經成為社區治理現場教學點。
據了解,為保障社區治理能力“四庫”建設,遂寧市財政部門將社會組織和社區治理能力項目列入政府購買服務目錄,每年預算35萬元。
助推人才隊伍專業化職業化
《遂寧市委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建立社區社會工作者職業化體系。為此,遂寧市民政局在前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實施了“社區社工千人計劃”,并將其列為年度重點工作。
田貴凡表示,遂寧市“社區社工千人計劃”計劃用3年時間,將1463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學歷全部提升到大學專科以上。用5年時間,實現50%專職社區工作者持有社工證。并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1000名社區社會工作者,確保全市335個城鄉社區專職工作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持有社工證。
開發專職社區社會工作者崗位,考取社工證,促使社區工作者服務居民的能力在精細化的分工中得到提高。
在遂寧市靈泉街道靈應寺社區,黨委副書記林雪梅正是“社區社工千人計劃”中的一員。一段時間以來,她一邊自學成人高等教育課程,一邊參加“四庫”建設的培訓。她對做好社區工作充滿希望,因為她覺得做社區工作能將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直接運用到實踐中去,并且效果非常好!
持有社工證的林雪梅還成立了一家社區社會組織,專門服務她所在社區的居民。她運用專業方法幫助社區居民解決各種問題、調處各種矛盾,讓居民受益良多。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不斷增強,社區內逐漸形成了互幫互助、文明和諧的鄰里關系。
遂寧市通過民政部門強化治理能力的系列舉措,社會組織培育滯后、社區服務能力不足、社區工作者專業人才緊缺、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平臺途徑缺乏等問題將逐步得到有效解決。馮蓉志說:“遂寧市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1%,我們希望通過治理能力建設提升基層社區治理水平,讓遂寧市民能和成都、重慶的居民一樣,享受到溫馨、體貼、個性化的民生服務,使遂寧成為一座更有溫度的城市。”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