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佳
北京市順義區作為全國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區,堅決扛起疫情防控期間兜底保障責任,上下一心、主動作為、切實織密編牢民生保障底線。
堅持“一盤棋”統籌救助
順義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召開3次專題會議,先后制定下發6個文件,對社會救助工作進行再強調、再安排、再部署。成立專項檢查組,對全區25個鎮(街)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政策落地。
組建592名救助信息聯絡員隊伍,重點對社會救助對象、邊緣困難群眾以及感染疫情患者的生活、防控、居家隔離情況進行摸排,做到無特殊情況“每日報”,有特殊情況“隨時報”。
堅持“一股勁”快速救助
推行“互聯網+救助”。順義區已依托“順手辦”平臺實現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6個事項網上申請和全區通辦,并取消民主評議環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通過不見面方式,即可完成救助申請、審核、審批全流程辦理。截至目前,共受理低保等救助申請55份,審批通過45戶82人。
順義區還充分發揮25個鎮(街)級困難群眾救助服務所、565個村(居)級困難群眾救助服務站作用,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對全區重點救助對象進行“地毯式”摸排。
本區低保對象肖女士,患有惡性腫瘤,其所屬社區困難群眾救助服務站在日常摸排中發現此情況,立即協助肖女士申請臨時救助,幫她緩解了燃眉之急。
堅持“一張網”全面救助
疫情期間,順義區各類社會救助資金足額、及時發放到位,做到當月審批、當月發放。截至2月底,共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資金928.93萬元,覆蓋近1萬人次。啟動價格變動應急救助預案,今年1月-6月為全區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按照每人每月50元標準發放臨時價格補貼,截至目前共發放19.45萬元。啟動困難群眾臨時生活補貼機制,為全區特困、低保等生活困難群體發放每人500元的一次性生活和防疫補貼,全區共發放臨時生活補貼200余萬元,覆蓋補貼對象4004人。
簡化救助流程,取消民主評議及入戶調查環節,采取全流程網上審批;突破戶籍限制,凡是因患新冠肺炎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個人均納入臨時救助范圍;明確救助標準,對于患新冠肺炎的困難家庭,視情況按照每人1-3個月的低保標準給予救助;堅持特事特辦,對于有重大生活困難的,鎮(街)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加大救助力度。截至目前,全區發放臨時救助金6.82萬元,救助14戶26人。
順義區依托基層黨組織、困難群眾救助服務所(站)和志愿者,為困難群眾提供必要服務。南彩鎮、張鎮困難群眾救助服務所為45名個案幫扶對象,購買每人10萬元保額的疫情保險,同時享受一對一健康管家及心理咨詢等增值服務。木林鎮和龍灣屯鎮救助服務所承接機構北京先河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心理和社工雙證專家搭建網絡心理咨詢平臺,為社會救助對象提供危機心理干預支持。對出行不便的困難群體,勝利街道、光明街道的村(居)黨員、志愿者化身外賣員、快遞員,為社會救助對象提供代送代購服務。
特殊時期,針對防疫物資缺乏的問題,區、鎮(街)、村(居)三級多渠道籌集物資,優先保障困難群體防疫需求。區民政局動員社會組織為困難群眾快速籌集1萬只口罩并已發放到位;楊鎮、馬坡等地第一時間為轄區內困難群體配發口罩;北府、孝德等村主動為困難群體配發防護用品,指導做好防護工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