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當好為民服務勤務員 建實聯系群眾民心橋
——天津民政向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有溫度的“答卷”

時間:2019-12-1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盧 芳 特約通訊員 王 雪

  2019年即將過去,天津民政這一年都致力推進了哪些工作?為群眾解決了哪些問題?近日,天津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松林向本報全面介紹了2019年度天津民政工作。這是一份有溫度的年度工作“答卷”。

  “筑基”工程暖民心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民政的腳步就要走到哪里。為確保困難群眾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救助,今年,天津民政系統堅持轉作風、改方式、摸底數、連民心,深入開展了“筑基”工程,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民生民政政策、訪查困難,把黨和政府的惠民舉措落實到“最后一米”。全市民政干部帶領街道(鄉鎮)、社區(村)干部、志愿者,入戶訪查了357.1萬戶家庭,發放民政政策“一目清”421萬份,填寫有效問卷160.3萬份,搜集群眾意見建議近48.9萬個。

  政策“一目清”,一張明白紙,簡明解讀了群眾關心的救助、養老、助殘等民政政策,在樓道、在集市、在街頭,走近群眾開展政策宣傳,讓黨和政府的民生政策家喻戶曉。訪查問卷細列民生大小事,家庭人口、就業、收入、健康、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35個事項和需求,全面摸排低保、低收入、老年人、殘疾人、留守兒童以及邊緣困難家庭的生活情況。認真對待群眾反映的每一條困難需求,對提出生活救助需求的1.03萬戶家庭實施了經濟狀況核對,其中納入低保救助范圍3221戶,給予臨時救助1625戶,運用市、區兩級社會救助基金(專項資金)救助幫扶249戶。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訴求1.7萬個,以新時代的職責使命和優良作風,用心用情服務群眾,及時妥善解決群眾難題。

  吳松林介紹,下一步,天津民政系統將深化“筑基”工程成果,把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作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完善主動、及時、精準的兜底保障體系。堅持預防性幫扶與解困性救助相結合,加大對困難群眾及時發現和主動救助的力度,繼續提高社會救助標準,建立支出型困難家庭救助制度,科學合理設置核算標準,多措并舉把群眾的事辦好辦實,讓每名困難群眾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養老服務解民憂

  201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加快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養老服務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河西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實施方案、老年人助餐服務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讓養老服務迎來了一攬子政策紅利。許多市民表示,身邊建起了一個個老人家食堂,家中老人的吃飯問題得到了解決,切身感受到了大城市養老的溫馨。

  “為解決老人吃飯難、照料難的居家養老煩心事,民政部門積極做好‘加減乘除法’,發動社會力量共同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養老需求。”吳松林介紹說。

  在養老服務資源上做“加法”。2019年,天津市下大力氣增加養老服務設施。截至目前,全市新建養老機構28家,新增照料中心109個,開設老人家食堂469家。在河西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將靜海區納入全國第四批改革試點。為加大養老服務業支持力度,今年天津還提高了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標準,收住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的養老機構運營補貼達到每床每年3600元,收住自理老人的養老機構運營補貼達到每床每年1200元。推進了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城鄉統籌,設置了全國首個養老本科專業,建立了養老服務研究中心,實施了養老院負責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在養老服務堵點上做“減法”,取消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改為登記和備案制度,進一步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在推動上做“乘法”,建立了27個部門參加的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市養老服務工作,有力加強了養老服務工作組織領導。在盲點上做“除法”,突出事中事后監管,出臺了4個地方標準,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組織養老機構重大隱患排查,下大力氣整治了526處安全隱患。加大了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吳松林介紹,下一步,天津民政部門將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探索多種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繼續推進老人家食堂建設,發展助餐服務,重點解決高齡和失能等老年人“吃飯難”問題。加強養老機構信用體系建設,推動養老優惠政策落地,抓好緊缺人才培養。

  社區建設順民意

  社區是城市的微名片,是居民生活的大家園。2019年,市民政局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積極推進黨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打造居民生活的幸福港灣。

  美麗社區年年建,年年要有新變化。為了與時俱進滿足群眾對美麗社區創建的新期待,市民政局調整完善了美麗社區創建指標,把居民公約制定程序規范和發揮作用情況納入指標體系,讓創建工作更加接地氣、貼民心。打造了“美麗社區”升級版,開展“精品美麗社區”創建工作,好中選優樹精品,提升創建的含金量。目前,正在對8個精品美麗社區和141個美麗社區候選單位進行公示。

  為了加強黨領導下的社區居民自治,今年,全市開展了社區(村)黨群服務中心達標建設工作,改造提升“一社區一策”,指導各區采取購買、租賃、改擴建、調劑使用、置換、資源共享等方式,提升改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確保社區有黨的陣地、有居民活動空間、有鄰里交往場所,進一步增強了社區向心力和凝聚力。

  “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市民政局多管齊下推進基層社區治理,將社會治理有效落實在基層治理的最末端。實施“街片長”包片聯戶,聯系居民樓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協調解決基層社會治理大小事。在全市招募志愿者擔任“小巷管家”,協助街片長、網格員共同辦好群眾家門口的事。為解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問題,市民政局出“組合拳”給基層減負,制定了居民委員會群眾自治工作職責清單16項和居委會依法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35項,制定負面清單,將社區達標創建項目精簡至10項,將居委會出具證明事項縮減至5項,明確75項社區應取消和禁入的事項,實行統一社區評星定級考核,完善社區工作事項準入機制,為社區減量瘦身,讓社區工作者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敲門訪民情、登門解民憂,讓社區形成“上面千條線,大家一起干”的熱烈場面。

  “在今后的社區建設中,要進一步強化黨的領導,大力發展城鄉社區協商,加大民意征集,讓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依托城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積極發展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鼓勵志愿服務發展,向市民們提供更加精準精細的服務。”吳松林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1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