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曉明
一枝一葉總關情。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事關居民切身利益,是創新基層治理的基礎平臺。“十三五”期間,民政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切實履職盡責,從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到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奮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抓黨建,提效能,聚合力
11月23日上午,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合寨村村民委員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舉行。作為合寨村果作屯的第一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年逾古稀的老黨員韋煥能是黨建引領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發展進程的見證者,見證了“十三五”以來黨建引領城鄉社區治理創新發展的成效。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正式實施。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關于城鄉社區治理的綱領性文件。由民政部推動印發的這一重要文件,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主線,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城鄉社區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進行了頂層設計。
四個月后,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建立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基礎上增加了“共治”,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治理的核心思想。
為適應黨的基層組織任期的變化,民政部報請調整了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的任期,使其與村(社區)黨組織任期相一致;聯合中央組織部部署推動全國農村(社區)“兩委”集中換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即將首次實現村(社區)“兩委”換屆統一與縣鄉換屆同步舉行。
“十三五”期間,黨組織在社區層面實現了全覆蓋,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實踐創新的格局普遍形成。北京市選擇100個小區開展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試點工作,上海市探索黨建引導超大型開放城市的社區治理,如此等等,成為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好經驗、好做法。
化矛盾,解糾紛,創和諧
“如今易地扶貧搬遷點服務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整潔,我們生活得很舒適。”云南省大姚縣三臺鄉搬遷到縣城小康苑安置點的李珍秀高興地說。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治理工作,是民政部門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易地搬遷工作已經轉入以后續扶持為重心的新階段。為了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半篇文章,民政部門主動擔當,積極跟進,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從建組織、定制度、強服務、促融入、兜底線等五個方面加強社區治理,為搬遷群眾創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十三五”期間,各級黨委、政府把城鄉社區協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協商目錄,明確協商內容,探索建立村民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協商議事形式。全國村規民約或村民自治章程實現全覆蓋,城市社區普遍制定了居民公約或居民自治章程。各地普遍以村(居)民會議和村(居)民代表會議為載體開展議事協商決策。85%的村建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制度,64%的社區建立協商議事委員會,涉及村(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項,由村(居)民討論決定。回首“十三五”,民政部門推動城鄉基層群眾協商議事機制進一步普及。社區居民、村民和鎮村干部,通過面對面溝通、點對點交流,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干群關系密切了,心與心的距離貼近了。
練內功,強基礎,求實效
在驚心動魄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民政部門聚力社區一線,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社區治理答卷:推動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踴躍參與戰疫,彰顯了人民戰爭的偉力;發揮多方聯動作用,凝聚了協同作戰的合力;推動引導人力物力資源向社區下沉,解決社區人手不足、工作量大等帶來的壓力;指導城鄉社區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提出為參加疫情防控的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發放工作補助、落實城鄉社區工作者工傷待遇等暖心政策。
推動在基層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民政部門的重要使命。2017年推動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從健全體系、提升能力、補齊短板、強化保障等方面對新時代推進社區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新形勢下做好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十三五”期間,民政部持續加強基層基礎,推進基層政權建設,組織開展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指導各地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鄉鎮(街道)下沉,為鄉鎮(街道)賦權增能減負,鄉鎮(街道)治理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有效發揮了城鄉基層政權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作用。根據抽樣調查,95.5%的鄉鎮建有一站式服務中心、91.5%制定了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加強服務是鞏固基層基礎的重要舉措。2016年11月,為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關于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要求,民政部會同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印發了《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民政部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截至2020年6月,全國城鄉社區服務設施總數37.9萬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為95.6%,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為66.5%;初步形成社區公共服務、志愿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銜接配套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
加強城鄉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是提高社區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間,民政部會同中央宣傳部開展了“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宣傳推選活動,組織巡回報告,大力提升社區工作者身份認同感和職業尊崇感。指導各地民政部門加強社區服務隊伍建設,研究制定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通過建立健全職業資格與薪酬待遇掛鉤機制、社區工作者培訓制度,提升社區工作者專業化水平。目前,一支以基層黨組織和自治組織成員為骨干、以政府派駐社區力量為依托、以專職工作者和志愿者為輔助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正活躍在城鄉為民服務第一線。
展望未來,“十四五”正在鋪開嶄新畫卷。民政部門必將在以往成績的基礎上,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社區治理工作的新要求,肩負起新使命,協同和引導各方面力量,共同為人民群眾打造更加溫馨和諧的幸福家園。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