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民政系統按照“保基本、補短板、揚優勢、抓規范、可持續”的思路,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民政事業改革發展,全省民政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全省養老服務工作連續兩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表揚,省民政廳被評為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單位,江西民政系統馳援湖北工作隊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脫貧解困取得決定性成效
扎實推進農村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全省281.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92.03萬人、未脫貧對象9.6萬人中有7.77萬人、邊緣易致貧戶4.9萬人中有1.86萬人、脫貧不穩定戶3.5萬人中有2.12萬人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實現了“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全省因疫、因災納入低保7.11萬人、特困供養2339人,實施臨時救助9.68萬人次。扎實做好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全省城鎮貧困群眾從2018年的88.61萬減少到目前的36.2萬,剩余貧困群眾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脫貧解困取得決定性成效。
多項政策為困難群眾救助提供制度保障
穩步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養育保障水平,農村特困人員集中分散供養標準、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員城鄉供養標準實現統一,按照特困失能、半失能、自理人員每人每月1200元、300元、70元的標準全面落實護理經費。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聯動機制保障范圍。制定出臺社會救助對象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辦法、支出型貧困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突發重大公共事件困難群眾社會救助應急預案等政策文件,為推進困難群眾救助提供制度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實現城鄉統籌,全省25個縣(市、區)和功能區開展了貧困重度失能殘疾人照護和托養工作。
18個福利機構給孤棄兒童一個溫暖的家
全面實施孤棄兒童區域性機構養育工作,建成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18個。全面落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基本生活補貼按照散居孤兒基本生活標準按月發放到位。廣泛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開展“兩提升、四關愛”“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開通省級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熱線——“陽光暖童之聲”,24小時提供救助服務。
三級聯動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普惠民生
以“黨建+農村養老服務”為抓手,著力完善縣鄉村三級聯動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縣級層面,推進縣級福利院失能護理改造,全省9個設區市和87個縣(市、區)建成了1所300-500張床位、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70%以上的綜合性養老院。率先推行農村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全省82個縣(市、區)3400余名農村特困失能人員在縣級福利院集中照護。鄉鎮層面,統籌使用中央預算內投資、部省彩票公益金近5億元新建、改擴建或改造提升敬老院929所,護理型床位占比從2018年底的15%提高到47%,有效保障半失能、生活自理特困人員和其他農村老年人機構養老需求。村級層面,全省建設具備助餐等功能的互助養老服務設施10225個,覆蓋60.4%的建制村,能夠以不同的形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的占93%。啟動“黨建+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示范點建設。
基層社會治理步子穩效果好
按照“互聯互通、聚勢聚力、實干實效”原則,推動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慈善事業等民政服務元素融入社區治理,加強民政部門與社區的對接、社區服務與居民需求的對接。將掃黑除惡、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環境衛生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村規民約修訂完善工作實現全覆蓋。加強社會組織培育監管,加大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力度,持續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專項治理工作,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持續實施“百社解千難”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今年引導全省各級社會組織提供幫扶資金4億余元,特別是動員200余家社會組織和企業結對幫扶新疆阿克陶縣29個掛牌督戰貧困村,捐贈資金3688萬元。
實現村級公益性骨灰堂全覆蓋
深入推進殯葬改革三年行動,全省改擴建殯儀館88個,升級改造火化爐230臺(套),建成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公墓)107個、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1.9萬余個,實現村村都有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各縣(市、區)全面建立遺體接運、暫存、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寄存5項基本殯葬服務免費制度,并實現在殯葬服務機構直接核免。有效開展安葬(放)設施違規建設經營專項摸排和違建墓地專項整治成果鞏固提升行動,依法有序推進“三沿六區”散埋亂葬和大墓、豪華墓、活人墓治理。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