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望2020山東:寫在齊魯大地上的民生答卷

時間:2020-12-2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濱州市建設村級孝善食堂,解決特困、留守老人吃飯難問題。

威海市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員“海螺姑娘”上門開展服務。

山東省民政廳調研組赴菏澤城鄉基層調研脫貧攻堅情況。

聊城市福利機構里的孩子們在做游戲。

沂南縣天河養老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為老人測量體溫。

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法規政策宣講進村(居)。

疫情防控 慎終如始筑牢安全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山東省各級民政部門迅速響應、嚴防死守,按照省委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要求,及時對全省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救助管理機構實施全封閉管理。嚴格執行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指南各項要求,落細落實防控措施,實現了全省各級各類民政服務機構零疫情、零感染。省民政廳還派出4個察訪組,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赴全省16市實地察訪民政服務機構135處,督導落實防控措施。

在此基礎上,建立上下聯動包幫責任機制,實行省、市、縣民政部門領導班子成員包市、包縣、包鄉鎮,市、縣民政干部包服務機構,縣、鄉民政干部包城鄉社區,社區干部包困難群眾工作責任制。疫情期間共摸排困難群眾193.9萬人次,包幫困難群眾62.9萬人。

同時,公布省、市、縣三級社會救助熱線,暫停低保退出工作,采取下放審批權到鄉鎮(街道)、先救助后補手續、對外來人員突破戶籍限制、適當上調臨時救助金額等措施,對在疫情期間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個人及時給予臨時救助。截至11月底,全省慈善組織累計募集款物達30.28億元,支援湖北12.1億元,700余家社會工作行業協會及服務機構、8.3萬個志愿服務組織、4.1萬名社會工作者、210萬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線。

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山東民政系統及時調整防控策略,有序恢復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開放服務。9月以來,對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每月進行1次核酸檢測,應檢盡檢。同時,發布致全省行業協會商會支持和服務會員企業復工復產倡議書,出臺《關于支持養老服務行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省、市兩級發放養老機構防疫專項補貼5730萬元,聯合省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推出免抵押養老保障貸,幫助養老機構紓困解難。

脫貧攻堅 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山東民政系統扛牢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制訂《全省民政領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方案》,召開專題視頻會議,要求各地民政部門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全力攻堅。認真抓好省委脫貧攻堅巡視“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全部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同時,廳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市,組成6個調研組,3次下沉一線,與基層同志一起發現、分析、解決問題。

今年,山東省較大幅度提高了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兒童類基本生活標準、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后,全省城鄉低保標準比去年底分別提高157元、127元;城市和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費標準比去年底分別提高179元、194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提高到53.18%;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保障水平比去年底分別提高33元、23元;機構養育孤兒、社會散居孤兒、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平均標準比去年底分別提高325元、451元、511元。全省共安排財政資金17.26億元,提標補差資金已全部發放到位,惠及困難群眾345.38萬人。

今年,山東省民政廳還提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貫徹〈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若干措施》,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社會救助改革發展的任務目標。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疫情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措施的通知》《全省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重病患者“單人保”政策。目前,山東省有4個單位入選全國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

截至11月底,全省城鄉低保人數達到147萬人,較上年末凈增16萬人;特困人員32.6萬人,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170.9萬人次;脫貧享受政策人口197.9萬人中,共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85.9萬人,占脫貧享受政策人口總數的43.4%,有效發揮了民政兜底保障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此外,山東各級民政系統認真落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境兒童保障政策,開展“兒童福利信息動態管理精準化提升年專項行動”,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兒童納入保障范圍。實施“孤兒健康關愛行動”,為在保孤兒集中安排一次健康查體,建立一份健康檔案,并為社會散居孤兒安排一名結對幫扶健康醫生,發放一張綠色就醫卡。實施兒童福利機構功能提升工程,推動16個市級兒童福利院全部設立特教學校(班),成為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

社會治理 調動多方力量夯實基層基礎

根據相關法規,將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每屆任期由三年調整為五年。同時,全面核實核準全省建制村、自然村數量,部署開展村務公開目錄、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監督落實專項行動,深化村級議事協商活動,重點培育1000個村級議事協商示范點。印發《關于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導各市制定并及時公布社區工作準入清單,開展村(社區)“牌子多”問題集中整治,深入推進社區減負增效。遴選公布了50個優秀社區工作法,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全省城市社區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實現社區服務“只找一個人、能辦所有事”。

出臺《關于加強黨建引領促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八個專項行動”,引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服務大局。采取制訂工作方案、加強政策宣傳、公布投訴電話、開展自查自糾等方式,以更大力度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截至11月底,全省行業協會商會減免會費1.02億元。開展社會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專項整治,組織行業協會商會開展誠信自律承諾。加強社會組織監管力度,全省注銷“僵尸”社會組織1168家,開展行政約談和責令整改1780件,作出行政處罰978件,打擊非法社會組織277家。

《山東省慈善條例(草案)》通過省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第四屆齊魯和諧使者選拔工作已完成并公布名單。實施社會工作脫貧示范項目,全省共確定社會工作脫貧示范項目102個。全省持證社工和注冊志愿者人數分別居全國第6位、第2位。

養老服務 在創新中提升老年人獲得感

山東省人大頒布《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11部門聯合發布《山東省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清單》,省民政廳會同省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下發《關于做好金融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通知》,推廣實施“養老保障貸”金融產品。目前,已對養老機構授信31家,金額達4.34億元。

制定《山東省公辦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已達510家,4家養老機構做法入選全國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典型案例。發布山東省養老服務地圖,組織企業研發養老服務培訓云平臺,全省各級共培訓養老服務與管理人員13萬人。舉辦2020山東·青島國際養老產業與養老服務博覽會、對話山東-中日醫養健康產業對接交流洽談會、山東省養老服務人才校企對接會。

青島、日照、泰安、臨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斷完善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托、信息化為手段、專業化服務為支撐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老年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在全國第四批、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成果驗收中,4市驗收結果均為優秀。

截至目前,山東省共新增養老服務設施1012處。其中,新建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202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67處、農村幸福院643處。

殯葬改革 推動全社會支持參與移風易俗

山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始終將殯葬改革作為民生大事,多次作出批示指示。2019年,省委省政府將殯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設列入2020年省委20件民生實事,納入《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等重要工作考核內容,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攻堅克難、改革創新,殯葬改革實現新發展。

省民政廳聯合省自然資源廳制訂方案,將節地生態公益性公墓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探索推行林地墓地復合利用模式,破解用地難題。目前,全省14個市、134個縣(市、區)完成公益性公墓規劃編制任務,并與國土規劃有效銜接。

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梳理總結《10種節地生態安葬模式案例匯編》,指導各地根據村情地貌合理選擇節地生態建設模式。省級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對各地公益性公墓建設給予獎補。截至目前,全省建成了市級公益性公墓19處,縣級公益性公墓158處,鎮村級公益性公墓7354處。到今年底前,基本實現市、縣、鄉三級公益性骨灰安葬設施全覆蓋。

在全省推廣沂水縣“全民惠葬、免費安葬、厚養禮葬”殯葬改革經驗,取得良好成效。編制殯、葬、祭全流程省級標準《文明殯葬工作指南》,推進殯葬服務人文化、禮儀化、規范化。指導各地制定《農村紅白事指導標準》,開展全省紅白理事會骨干成員視頻培訓班。組織沂水殯葬改革話劇《櫻桃崮下》在山東、北京等地巡演52場,推動全社會積極支持參與移風易俗殯葬改革。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