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 瑤
“十三五”時期,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大幅增加,截至2019年底已突破2.54億,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速度不斷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各級黨委、政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老年人煩心事、揪心事,推動養老服務由補缺型向普惠型轉變,舉辦主體由政府包攬向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轉變,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形成,養老服務向著更高質量、更為均衡的目標不斷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制度體系日趨完備
“十三五”以來,我國養老服務頂層設計日益完善,密集出臺了數十項政策文件,初步確立了以法律為綱領、國務院政策文件為主體、部門專項政策和標準為支撐的養老服務制度體系。
為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第三次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進一步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強化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基礎性政策文件。
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重點圍繞土地使用、稅收優惠、金融支持、設施建設、擴大供給、促進消費、人才培育、科技發展等方面,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養老機構管理辦法》《關于加強規劃和用地保障 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項實施性政策措施。
為推動養老服務發展、提高養老服務質量,針對設施建設、服務質量、服務安全、等級評定等方面,有關方面制定出臺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等多個國家和行業標準。
根據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民政部設立養老服務專職管理機構——養老服務司,還建立了由民政部牽頭、多部門組成的養老服務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部門協調統籌更加順暢,養老服務工作合力進一步增強。
深化改革提升,服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五年內共投入50億元支持開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共有203個地區列入試點。各地整合資源、完善配套,初步形成了以“六助”等為主體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一大批小而美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蓬勃興起,滿足了老年人就近就便、“養老不離家”的愿望。南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還探索實施了“家庭養老床位”,讓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機構的護理服務,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十三五”時期,養老服務改革力度不斷加強,從2019年的全國大城市養老服務工作會議,到2020年全國農村養老服務推進會議,破除養老服務不均衡、不充分發展問題的改革和努力一直在繼續。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進入深水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不斷擴大,城企聯動普惠養老穩步推進,醫養康養結合工作規范化發展,智慧健康養老試點取得豐碩成果……多措并舉助力我國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優化提升。
“十三五”時期,我國基本養老服務加快發展,已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134億元,主要支持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與設施改造升級。截至2020年9月,我國已有25萬余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800多萬張養老服務床位;1335萬老年人納入城鄉低保,388萬老年人納入特困救助供養,3300多萬老年人享受了高齡、護理等不同類型的老年補貼,老年人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
守底線把關口,養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2017年啟動了為期四年的“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養老服務機構對標《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大檢查指南》《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等標準和規范,持續開展服務質量整治提升。截至2020年12月底,近43萬處服務隱患得到整治,基本消除養老機構存量安全隱患,為養老機構守住了安全“底線”,劃清了質量“基準線”和服務“等級線”。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強化服務管理,筑牢安全屏障。今年年初,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將養老機構疫情防控納入當地聯防聯控范圍,民政部參與起草出臺防控文件10個,其中包括3個版本的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指南。(下轉2版)(上接1版)步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后,又相繼出臺《關于分區分級精準做好養老服務機構疫情防控與恢復服務秩序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及時調整完善疫情防控策略 有序恢復養老機構服務秩序的指導意見》《養老機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指南》等,指導各地養老機構分區分級做好精準防控,并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恢復服務秩序。面對武漢養老機構物資供應不足、護理人員短缺的嚴峻情況,民政史上首次啟動實施養老服務“跨省援助”,這也成為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應急救援體系的契機。
圍繞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養老機構合法權益和正常服務秩序,民政部出臺了《關于規范養老機構服務行為 做好服務糾紛處理工作的意見》《關于開展養老機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促進養老服務質量提升。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要素,養老服務人才是養老質量提升的關鍵。“十三五”時期,民政部開展了養老護理員職業提升行動,聯合有關部門修訂《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研究制訂了《養老護理員培訓大綱》《養老院院長培訓大綱》和《老年社會工作者培訓大綱》,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有序部署培養培訓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萬名養老院院長和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目標,推動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興產業聚合力,養老服務更加智能和適老
回首“十三五”,我國養老服務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養老產業加速發展,更加多元化、適老化和智能化的養老服務應運而生,養老地產、森林康養基地建設、養老領域人工智能、養老服務業博覽會、旅居養老、區域養老協同……多種養老業態正在蓬勃興起,成為新發展格局的一股重要力量。
為幫助養老市場主體應對疫情難關,民政部推動有關部門將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統一納入支持企業的稅收、融資、就業等多項扶持政策當中,扎實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出臺具體扶持政策,幫助養老服務機構紓困解難。
公益力量不斷加持。四川省珙縣油嶺村是一個小山村,常住者絕大多數是留守老人,他們的生活、醫療、急難需要有人過問、有人援手,當地組建的助老巡訪志愿者隊伍為留守老人撐起了一片“晴空”。
“十三五”時期,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提出要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制度和定期探訪制度,發揮村委會、為老組織、志愿者等相關方面的綜合力量。與油嶺村一樣,各地正不斷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機制,幫助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共同奔向小康新征程。
新的歷史起點,新的使命任務。進入“十四五”時期,養老服務工作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進一步夯實養老服務基礎保障,推動養老服務在高質量、均衡化發展的軌道上勇往直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2)